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同步小康驻村标语锦集200条

2023-09-25 14:43繁星中文网

同步小康驻村标语锦集200条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参考范文

  XX县在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采取强化培训、强化督查、强化指导、强化考核、强化宣传“五个强化”工作措施,使驻村干部下得去、住得下,工作能开展、有成效,群众满意,有力推进了驻村工作深入开展。

  强化培训提素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以县委党校和“水西大讲堂”为主阵地,举办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和部门业务人员现场授课,组织优秀驻村干部现身说法,讲经验、谈体会,用身边事迹感染身边人,着力破解“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思想瓶颈,突破驻村就是“送钱送物”狭隘思维,实现驻村干部从机关到农村工作角色的无缝转换。同时要求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以定期集中的形式对驻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农村一线突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培训需求反馈平台,积极收集整理工作需要的培训信息,进行菜单式培训,满足驻村工作的个性培训需求。目前,县级层面组织集中培训500人(次),乡镇组织实训1599人(次),邀请3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7名优秀驻村干部现场说教,收集整理培训需求信息200余条,抽派50名驻村干部到贵阳、遵义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强化督查促到位。实行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联系指导“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制度。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到位及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县党建办、实绩考核办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电话抽查、实地督查,对到位情况差、工作落实不好的进行通报和约谈。派驻单位强化对派驻干部的督促管理,单位领导经常深入派驻村检查指导工作。派驻干部与派驻乡镇干部实行同管理、同考核。目前,组织电话抽查1615人(次),集中督查3次,对抽查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到位情况不好的20名驻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强化指导增服务。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在深入分片联系指导驻村工作中,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推进工作措施,确保派驻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分管领导每月到村慰问驻村干部,了解工作进度、指导工作开展、解决工作生活困难。派驻乡镇主要领导确保每月三次到村指导工作,每村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驻村工作组组长,每周保证在村工作三天以上。定期组织召开由派出单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支两委干部参加的'汇报交流会,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以来,XX县323名驻村干部、105名优秀大学生、105名农村知识青年深入一线,协调项目资金1365万元,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8起,办理好事实事562件。

  强化考核激活力。XX县将驻村工作纳入选派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驻村干部个人年度考核。按照《XX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要求,对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排出等次,创新性开展驻村干部“五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驻村工作者”,作为干部晋级、选优、提拔的重要依据。推行干部驻村工作“1234”模式,即:一述,公开述职;两评,党员评、群众评;三公示,个人基本信息、承诺事项、办理结果公示。建立干部驻村工作整改、约谈和诫勉制度,全年被通报批评达三次以上的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或者“不合格”等次。对群众满意度排名靠后的单位,下一年度将继续驻该村开展工作,并新增一个新的驻村点。

  强化宣传浓氛围。将驻村干部个人信息、住宿地点和年度驻村工作计划等内容在网页和村务公开栏上进行长期公示,提高监督效果;制作发放驻村干部“便民连心卡”,架起干群“连心桥”;在乡镇主要干道悬挂干部驻村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XX党建网、XX电视台、XX报社等媒体开辟专栏,加大对驻村干部的宣传力度;成立驻村工作宣传报道组,强化外宣力度,及时向上级新闻媒体、报刊报送先进典型、创新举措。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XX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驻后,严格按照“一宣四帮”要求,迅速行动,全身心融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认真谋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理清思路,找准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支持和帮助群众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驻村工作组采取“三四五”工作法深入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

  怀揣“三颗心”,深入村组查实情,一是耐心听民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结合百花湖乡展的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合村领导、包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吃透民情、村情。把老党员、老村干部、计生困难户、残疾人等作为走访的重点,切实做到耐心地听、认真地记、诚恳地讲、负责地报。真正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细心化民怨。通过深入村组,走村串户、召开民情恳谈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竭尽全力去解决;无法解决或者要求不合理的,要耐心地劝导说服,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群众;三是真心办民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帮助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出点子、找路子。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范文

  篇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11月29日上午,南丹县罗富镇罗屯村安置点的88户移民群众身着民族盛装,击铜鼓、唱山歌、鸣鸟枪,自发集会,举行仪式,开展民族风情表演,欢庆集体乔迁新家。河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参加仪式并讲话。何辛幸强调,今天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各方心血,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齐心协力、辛勤劳动,不断谱写河池发展新篇章。

  据悉,罗屯村安置点位于罗屯村村委附近,集中安置了来自该县八圩瑶族乡的88户504名山区群众,搬迁群众以白裤瑶为主,分两个点进行安置。

  在南丹县领导的陪同下,何辛幸深入安置点实地查看房屋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在白裤瑶移民搬迁户蒙永强家中,看到家中电视机、过冬棉被等一应俱全时,何辛幸表示满意。白裤瑶移民蒙亮东目前正在积极为孩子上户口,何辛幸详细询问了其生产生活情况,在得知家中丰衣足食,看到库房堆满粮食后,他拉着蒙亮东的手叮嘱道,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上学问题。“知识改变命运,贫困户中出了一个读书人,不仅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很有可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何辛幸说。

  仪式上,何辛幸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乡亲们的乔迁之喜表示热烈的祝贺。何辛幸说,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经过南丹县上下的共同努力,500多位山区群众从生活艰苦、条件恶劣的大山里面搬迁到条件较好的瑶族新村,开启了新的生活。

  何辛幸说,看到近年来河池的发展成就,我们信心满满、继续前进。在刚刚闭幕的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提出了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的目标。我们要相信在建党百年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何辛幸强调,南丹县要再接再厉,将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使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罗富镇和驻村干部要继续抓紧抓好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地方干部也要把移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移民群众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落实,早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天上午,南丹县芒场镇公鸡山白裤瑶族移民安置点的38户231名白裤瑶同胞也集体搬进了新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光华来到现场,挥笔写下对联,庆贺贫困户乔迁之喜。

  黄光华指出,贫困户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在于党的好政策,希望大家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生活,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在新的环境中发家致富。

  据悉,公鸡山白裤瑶族移民安置点位于芒场镇芒场社区,项目于今年6月1日动工,搬迁到该安置点的都是芒场镇磨岩村山架屯和骂赖屯的`白裤瑶族建档立卡贫困户。

  篇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花溪区同步小康驻村暨“第一书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高坡乡平寨村举行。

  会议通报了2015年第三批同步小康驻村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省农村信用社花溪农商行高坡支行行长、区农业局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农村信贷等金融知识和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助推村级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培训。高坡乡党委负责人、平寨村驻村工作组长及扰绕村“第一书记”就做法、经验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据了解,今年,花溪区选派了195名同小康驻村干部,组建39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在39个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从机关选派25名干部到25个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和民族村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共走访群众10642人次,举行调研座谈会287次,帮助谋划出路点子298个,解决困难问题322个,化解矛盾纠纷344起,办理好事实事524件,协调各类项目92个,协调各类资金950.42万元。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员将继续下沉到村到组到户,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帮助村争取项目,为群众提出增收致富点子,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篇三: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贵阳市花溪区始终坚持选派干部与村情实际相结合,培养锻炼干部与帮助村谋发展相结合,干部驻村与单位帮扶相结合,“输血”帮扶与“造血”培育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精心安排部署,切实做到一人到村驻、单位齐帮扶,精准扶贫,努力使驻村帮村效果实现最大化。

  精心组织,确保安排部署到位。花溪区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与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在区的层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选派了150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组建3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辖区9个乡镇的30个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实现了贫困村选派驻村干部全覆盖。分别成立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工作分队和工作组,以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驻村工作组织架构。此外,将驻村工作列入乡镇党委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明确了乡镇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责任主体,强化了乡镇党委对驻村工作的统筹和领导,确保驻村工作推进有序、推进有力。

  注重宣传,确保舆论引导到位。花溪区在扎实开展驻村帮村工作的基础上,始终注重对驻村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花溪区从2012年以来,每年为每批次的驻村干部配发“绿马甲”,驻村干部身穿“绿马甲”,深入群众走村串户,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更是花溪区多年来积极打造的具有花溪特色的驻村干部品牌,深受群众喜爱。

  搭建平台,确保交流沟通到位。在开展驻村工作中,花溪区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搭建交流沟通平台。要求以驻村工作队、分队和组,驻村工作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梳理总结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分享驻村工作经验、收获和感受,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邀请驻村干部派出单位领导到村调研指导和交流学习,开展支部结对,形成帮促合力。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工作提示,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此外,还建立了驻村工作联络员QQ群、驻村干部QQ群,驻村干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做到深度交流、优势互补,不断形成驻村工作大联动、大帮扶工作格局。

  落实补贴,确保后勤保障到位。为切实做到让驻村干部住得下、干得好、群众夸,花溪区将驻村工作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由乡镇党委考核后,分期分批次对驻村干部进行补贴。按照补贴标准,发放驻村工作补贴(省、市派驻村干部工作补贴按照要求由派出单位发放),确保驻村干部在住宿、吃饭、交通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使其能够安心驻村帮村。此外,驻村干部派出单位也积极当好“娘家人”,及时与驻村干部交接工作,为驻村干部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经常到村调研,了解驻村帮村情况,积极协调资源帮助村的发展,为驻村干部提供坚强的后盾。

  强化监督,跟踪督促到位。花溪区结合实际,在驻村干部下派之初就明确了驻村干部需要重点抓实的几项工作。同时,在区的层面成立了3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督查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督查组,通过暗访督查等方式开展驻村督查。围绕驻村干部到岗到位、村级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规民约》完善和执行情况等6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并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驻村干部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本人通报督查情况。确保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开展驻村帮村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今年以来,全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共召开调研座谈会议200余场次,走访群众70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实事260余件,协调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协调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实施项目30余个,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2016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毛云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驻黄孔村后,严格按照“一宣四帮”要求,迅速行动,全身心融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认真谋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理清思路,找准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支持和帮助群众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驻村工作组采取“三四五”工作法深入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

  怀揣“三颗心”,深入村组查实情

  一是耐心听民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结合该乡开展的“党员保姆进农家”活动,联合黄孔村包村领导、包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吃透民情、村情。把老党员、老村干部、种养大户、计生困难户、老上访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作为走访的重点,切实做到耐心地听、认真地记、诚恳地讲、负责地报。真正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细心化民怨。通过深入村组,走村串户、召开民情恳谈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要竭尽全力去解决;无法解决或者要求不合理的,要耐心地劝导说服,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群众。三是真心办民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目标,以结对帮扶为抓手,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帮助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出点子、找路子。以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计生户”和老弱病残、养殖大户为重点,在落实好救灾救济、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的同时,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富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等方面见实效,尽最大努力盘活村资源,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完善“四项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严格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例会,传达学习省、市、县驻村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先进事迹,总结上一阶段驻村工作,对进一步推进驻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完善实事台帐管理制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建立帮村工作台账,完善驻村干部考勤表、工作推进情况报表、工作开展情况表工作纪实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走访情况统计表管理,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帐,详细记录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并定期形成帮扶工作小结或自查报告,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是严格要求驻村纪律制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要严守工作纪律,切实做到“五不”,不搞迎来送往,不搞招待吃请,不接收土特产等物资馈赠,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号召驻村干部在挂帮期间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以村为家,确保帮扶在民心,帮扶出成效。四是建立奖惩制度。科学制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奖惩制度,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走过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干部,将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推广,对工作不力、未走访群众、未开展结对帮扶,群众反映差的驻村干部,作出批评教育。从而形成干部想干事、干好事、干实事,深入村组接“地气”,更好地指导村干部工作,解决村里的各类问题,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当好“五大员”,切实为民谋福祉

  一是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着力打造一个特色产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宣传员”作用,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家中,采取召开宣讲会、座谈会的方式,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届二次全会,市九届二次全会,县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各项富民惠农政策。围绕全乡打造的'油茶种植项目,善于给群众算经济账,动员群众种植油茶,着力打造油茶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在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帮扶下,黄孔村已种植茶苗500亩,将获得项目扶持及乡政府奖励等资金20余万元。正式投产后,500亩油茶预计实现年收入75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31万元,农户44万元。二是当好村情民意“调查员”,制定一个帮扶规划。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通过召开村两委见面会、老村干部见面会、党员群众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调查摸底,对所驻村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制约所驻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科学制定帮扶计划。三是当好富民强村“参谋员”,培育一批创业带富典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切实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帮助村两委班子想办法,出点子,重点扶持龙洞河旅游开发、十万溪山泉水厂、大鲵养殖场等“党员创业带富”示范项目,加大对“党员创业带富”典型的宣传力度,切实带动群众发展。四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办成一批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在走访群众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和建议,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协助乡、村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对能当场处理的矛盾做到及时处理,及早化解,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矛盾激化,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切实为群众办理一批实事、好事。五是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形成一个驻村工作长效机制。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做到服务到位、跟踪到位。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考勤制度、督查通报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使驻村工作常态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