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二年级劳动标语图画汇集5篇

2022-04-03 21:56繁星中文网

二年级劳动标语图画汇集5篇

二年级2017元旦节手抄报

  元旦的钟声敲响,迎接初升的艳阳;元旦的祝福奔放,作别烦恼的迷幛。下面是二年级元旦节手抄报,一起来看一下吧。

  元旦是什么节日:

  每年的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又称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为年之初,旦为日之晨。元旦,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人民欢度元且,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只是元旦的日期不尽相同。相传五帝时期,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夏朝继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周、秦三朝,则分别以腊月初一、十月初一、和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将正月初一恢复为元旦,并相沿至清末。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将春、夏、秋、冬定为四节,其中元旦为春节,于是每年春节就成了农历正月初一的代名词,而阳历(公历)的1月1日则被称作“新年”,而不叫“元旦”。1949年9月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阳历的1月1日正式规定为我国的元旦。

  元旦在国外并非都是1月1日。比如,爱斯基摩人把当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雪花元旦”;埃及则将尼罗河水开始上涨的那天确定为元旦,称作为“涨水元旦”;印度尼西亚的凯拉比邦族人,将一年中候鸟飞来的最早的时候作为新年的第一天,称作为“候鸟元旦”;泰国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为新年与旧年的分界,而把雨季到来前的4月13日~4月16日定为新年元旦;印度的新年从10月31日开始,节日共5天,第4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尔地区,以每年的l月13日为新年元旦;在叙利亚农村,人们把9月里月亮最圆的第一天作为新年元旦,非洲乌干达每年有两个元旦,因为他们的新年是以雨季到来确定的,而每6个月他们就有一个雨季,所以就出现两个元旦。

  元旦节相关传说:

  古代元旦年画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 “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中国元旦庆祝方式

  一:中国元旦的习俗

  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二:联欢会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三:大吃一顿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四:放假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2017元旦节快乐手抄报

  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也要有新目标,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元旦手抄报中总会寄托着我们很多的希冀。

  今天是元月一日,这意味我们将迎接新的一年,同时也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即将来临,就像风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然而新年就像一位强键的小伙子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又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向我们照手。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又长大了一岁,也应该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更成熟,我将会为紧张的期末考试而定下扎实的基础,应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刻苦学习,尽力就是最好,即使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也无愧于我自己。

  因为我不能辜负亲爱的人对我的期望。如果我真的有辜负于他们,我将无地自容。姐姐的优秀和弟弟的聪明让我感到十分的压力,所以我不得不前进而弟弟的确也比我聪明,虽然我也算不上太差,所以我相信勤能补拙是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后天的勤奋去弥补先天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花朵。有时候我发现自己没有以前更努力了,不过现在我也没有放弃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并不代表我要放弃,我想努力但有时候就像妈妈所说的一样还没有尽自己的本能。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也许正处于青春是的我有一种忤逆心理,还不能够理解妈妈对我的期望,总嫌她唠叨死了,但到我每当看到电视里的孩子比我们更穷困,没有读书的机会我们还算最幸运的,我们生存在这种环境中相比那些孩子好多了,但我们还总嫌父母唠叨。现在想想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的忤逆,妈妈的唠叨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例如你想学号就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你心里总是想着要学好没有实际行动也是空有的,就像梦是青春的花环,空有梦想难以担当重任,成长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前面的路都不尽是平坦,彩虹在风雨后飘扬青春之光和不懈奋斗中会更加夺目,学习也是如此。

  就像马克思说的一句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你空有梦想是不行的,心动不如行动,天下没有掉饼的事,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因为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我更加要发奋努力就像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出自与勤奋。谁也不会天生是天才,虽然有,但很少。

  无论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还是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还是长满了鲜花我都会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每一天和生活的挑战。

  元旦节那天,也是我二姨的生日。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妈妈,新年快乐!”“爸爸,新年快乐!”这是我一大清早做的第一件事。之后,我就梳洗起来。在洗脸时,我看见天上的鸽子飞来飞去,好像也在忙着为人们传递着节日的祝福。

  一会儿,我们出发到两江楼火锅店去吃三姨的寿宴。在街上,我看见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在金伯利钻石门口,有一位叔叔正在发气球。红色的气球上印着黄色的“金伯利钻石”几个字,真是红配黄,喜洋洋。我拿了三个气球又继续出发。一会儿,我们到了两江楼火锅店。开饭了,我们小孩的老一套是先为寿星敬酒。表哥坐在我旁边,他向我又晃了晃杯子,意思是说“准备好了吗?”我手指一弹,是说准备好了。接着,我向表姐发去了信号。表姐正在吃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等一下。一会儿,表姐向我们发来了信号,我们立刻端起杯子,走到三姨面前,与三姨的酒杯“嘭”的一声碰在一块,大家一起说道:“祝三姨生日快乐!”

  吃完饭,我们到了二姨家,我们就开始准备送给长辈们的礼物,这可是我和表哥表姐事先约好的。出门时,我就准备了剪刀和花纸,咱们就开始剪起来。一会儿,我们就剪好了12张剪纸,家中只有10位长辈,怎么办?有了,今天是三姨的生日,加一张,外婆是一家之长也加一张,这不就解决完了。下一步就是“打包”。用长方形的花纸叠个小包,把剪纸放进去。叠小包,我最行,所以小包由我来叠。表姐是写字高手,祝福语由她来写。只剩下装剪纸了,就让表哥来做吧。分工完毕,我们就做起来。做完了,下面就是送礼物了。10个包,一人分3个,还剩一个,就给表哥。“一会儿咱们送过去,用普通话说:‘这是我们送给您的新年礼物,请笑纳(⊙o⊙)…。’好,就这样,出发”。我一声令下,我们付诸行动了。

  夜幕降临,我们又玩起瞎子摸鱼的游戏。先用黑白板的方式,决定谁当瞎子。表哥和表姐俩都出黑板,我出了白板,啊!我当瞎子。我被表哥蒙上了眼睛,转了三圈,不知是谁关了灯,我就开始摸了。我竟迷失了方向,不过,我又很快摸清了方向。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人,便立刻上去,可惜人已经跑了。我又向其它地方摸,摸着摸着,我发现前面有个东西把我拦住了,我一摸, “是……是表姐。哈哈,我终于捉住你了。”我高兴地说。就这样,我们你摸我,我摸你,玩得不知有多开心。

  这个元旦节,我过得真的可快乐。

有关元旦节的手抄报2017

  陈年钟声入元旦,爆竹炸响新岁添,斗转星移轮流换,欢天喜地又一年。下面是有关元旦节的手抄报,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元旦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 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 (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 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 “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 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关于元旦的故事

  元旦的传说故事一: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 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元旦的传说故事二: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2017元旦节手抄报简单

  2017年元旦即将来临,同学们是不是要做手抄报了?下面是元旦节手抄报简单,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元旦的由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的来历

  元旦一词,最早出于南朝梁人《雅乐歌》:"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元、旦合起来,比喻一年的岁首,也就是一年开始之日。但将哪一天作为岁首,我国历代有不同的择定。

  《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又恢复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延续下来。

  辛亥革命后,改公历纪年,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里日称为新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元旦的传说故事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来。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习俗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元旦作文

  元旦!下雪了。

  在那年元旦,我还在家乡的小城里苦读初中。因为离家较远,元旦的假期时间又短,我只好独自蜷缩在宿舍的一隅。

  空旷的宿舍,是那样的宁静。透过冷冰冰的窗子,凝望着窗外满世界飞舞的雪花,心中涌动着无限的酸楚和惆怅。

  渐渐的,夜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城市,雪花也狂舞的更加厉害了,顷刻间洁白的精灵已染白了大地。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到此刻也许我亲爱的爸妈一定在饭桌前思念他们心爱的儿子吧。

  我的`元旦怎么过呢?这时我想到上周的测试,我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对!何不接借此犒劳一下自己呀。

  节日的校园,是那样的冷清,即使偶尔的三两成群,留给我的也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雪花还在拼命的飞舞,北风似刀子一样凛冽着。当经过教师的家属楼时,听着温馨的欢笑声,我的心不禁更加失落。但一想到那满分的成绩,我的心又开始了坚强,不禁又加紧了脚步。

  我走进了一家烩面馆,刚已进门就问到了诱人的面香,看到了老板娘在热情的招呼着每一个客人。店里的人不是很多,但老板娘那热情的笑容,诱人的面香,使人感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孩子,你想吃些什么?”老板娘迎过来亲切的问道。

  “一大碗烩面吧。”看着肩上的雪花,想到凛冽的北风,我就这样的应道。

  人不是太多,我便随意的找了一张靠窗的座位坐下。这时我才发现,着个小店,造型别致,温馨而又典雅。望着窗外凌乱的雪花,我总会想起那些四处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想起我的父辈们,他们班白的头发,日渐衰老的面容,总会让我心痛;想起我的七月,我的心里就是就有一种深深的痛,那种一直绵延在我的骨子里面。只要一想到我的成绩,那似乎才能慰藉一下我的失落。想到这我又拿出了那份试卷---

  “孩子,你的饭一做好了,”老板娘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放下了试卷,接过了那碗热气腾腾的面。

  “孩子,还在学习呀!节日放假了也不回家,真用功呀!”老板娘一旁的唠叨着,临走也不忘在我的试卷上瞅了一眼。

  外面天气的寒冷,几个月的空腹拼搏。看到一碗清香可口的面,就象一只饥饿的小羊见到一片绿油油的麦苗一样,三下五除二的工夫,吃了个精光。

  着样的工夫,连我自己也感到惊奇。也就是在老板娘一转身的工夫,我又叫住了她。付帐。

  我随手就在自己的外套里掏钱,糟了,忘记带钱了。我不有的一阵惊慌,上下摸索个不停,脸也涨的通红。

  也许老板娘看出了我的窘迫,就走上前亲切的问到:“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忘记带钱了?”

  我红着脸不住的说“是,是,是---”

  老板娘仔细的看了我一眼,又扫了一下我的试卷,接着用手示意我做下,然后说“孩子,你坐下,咱们做个交易,好不好?”

  “交易?”我不解的问到。

  “是的,孩子,你不要害怕,我的意思是用你的试卷作为交换条件,把你的试卷给我,当作今天的饭钱,可以吗?我用你的试卷作为楷模,来教育我的儿子,要让他也向你学习。”

  听到这,我的心头一热,说不清是在感动,还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