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关于民族大义的诗句名言

2022-05-28 11:20繁星中文网

关于民族大义的诗句名言

关于民族气节的诗

  诗歌一:民族英雄

  长驱胡虏,跃马金戈。

  真捣黄龙,还我山河。

  鞑靼举破,保我家国。

  民族英雄,应载史册。

  诗歌二:民族之歌

  同学们,同学们

  站起来,勇敢的站起来

  祖国在召唤

  时代在召唤

  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同挥手,齐呐喊

  修本育智,文艺复兴

  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时代在召唤

  祖国在召唤

  站起来,勇敢的站起来

  同学们,同学们

  同学们,同学们

  站起来,勇敢的站起来

  祖国在召唤

  时代在召唤

  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打破旧的制度,冲破旧的思想

  我们不能再在题海里沉沦,或挣扎

  挣扎,我们迷失历史,迷失道德

  挣扎,我们迷失自己,迷失未来

  这制度固然使得国富民强

  但是极大的阻碍了现在这创造性的时代的发展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啊,同学们

  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时代在召唤

  祖国在召唤

  站起来,勇敢的站起来

  同学们,同学们

  诗歌三:民族风

  赞叹时,千年羊皮卷

  独行踏响,为你鼓劲呐喊

  扬起远山振醒了,我的舞撕裂敲碎苦涩

  深厚微宏观。而此际我倾听的信天游

  一柄铜锁呐体的味,变成一涛音

  当我在岁月写下奔腾,年华叩响在构思

  归衣悄沾湿。一缕,依约弥漫

  都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或诞生

  草原草疯长,我不敢说话只得辗转

  一泓深深低吟的把脸火烧更红

  一幅素洁一醉云图,恰似你再斟满我的杯

  在这迢遥情深之处,展翅合唱飞翔

  完整艺术,存在更美,异样魅力

  如泼如瀑,携着雷电乐章留一幅精美

  一个幸福的地方,恍惚织梦

  我倚高原风滚动一笑,一串

  跌落芦苇滩上、钓鱼,夕阳、垂柳,像离弦

  踏乱水纹的柳条,把旧日的静坐默默丈量

  月满作开弓,杆线独钓水宽深再来不知愁

  在这美丽款款往往心情,云雾缭绕山峰

  很多时候常新心情涂着蓝色清新的长廊里

  架不住山峦嫩芽柔情无限诱惑,醉倒

  陆翁,滚滚心潮纷纷艺语的.逐浪花

  默凝望,从枝叶间打开一串的美丽

  谱出绕舌的多情

  诗歌四:民族旺

  富国强兵民族旺,

  归功改革和解放。

  人民军队震四海,

  高科国防有保障。

  诗歌五:不朽的民族魂魄

  古埃及古印度

  古巴比伦古中国

  历史长河中的

  四大文明古国

  是谁在历史的尘沙中

  越来越坚挺

  越来越壮观

  越来越气势如虹

  中国中国只有中国

  这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民族

  五千年的风雨雷电

  五千年的刀光剑影

  五千年的沧海桑田

  磨砺着这个民族

  不断撞击挤压

  又不断繁荣崛起

  不断的伤痛流泪

  不断的愈合强健

  终于铸就了不朽的民族魂魄

  毛泽东

  他是宇宙最绚丽最耀眼的

  一道光环

  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

  少年时如一个精灵

  游出重重大山

  青年时如一匹天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年时似一条巨龙

  横空出世

  爬雪山过草地

  万水千山只等闲

  八年抗战

  血沃中华

  三年内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翻地覆慨而慷

  砸碎百年魔怪舞蹁跹

  换了人间

  乾坤赤

  抗美援朝

  独有英雄驱虎豹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这独立自尊

  不畏强暴的铮铮誓言

  如珠峰高高耸立

  让强敌望而却步

  中国

  这个古老的民族

  正迈着青春的舞步

  乘着现代化的梦想

  成为世界舞台上

  一颗耀眼的明星

  中华民族的魂魄

  依然凝聚

  如耀眼的太阳

  温暖明亮着中华大地

  毛泽东

  你的魂魄

  是中华民族

  几千年文化的凝结升华

  传说你已化作天神

  护佑着你的家园和人民

  你的后世子孙

  永远怀念你

  诗歌六:民族大义

  协商自作主,

  不再作奴仆。

  主人翁表现,

  大中华民族。

  兄弟俩大事,

  要推心置腹。

  以民族大义,

  为民族添福。

  不作阴暗事,

  不记历史仇。

  一切兴中华,

  一切美名留。

  昔日之教训,

  永不再回头。

  鼓起万倍勇,

  共同好运筹!

  诗歌七:民族个性

  中华民族之个性:

  越是反对越抗争,

  越是关头越团结,

  越是临危越无畏,

  越是困扰越自信,

  越是胜利越向前!

表现民族气节的诗句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的《石灰吟》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李清照的民族气节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报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

  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南国半璧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急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名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逊闻鸡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爱国初一作文: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多少年过去了,这惊天动地的口号声还依然停留在耳边,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还在震撼着我们的心。

  这篇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奋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五位壮士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浓烈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的英雄气概啊!这几位英雄的壮举让我想起了我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确,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五壮士的义举难道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吗?他们能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做出了了保护群众,牺牲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死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却会永永远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我深信不疑。他们的行为是神圣的,他们的品格是神圣的,五位壮士的形象刻画在我们心中,那不更是神圣的,伟大的吗?

  现在的中国已越来越强大,这里面的功劳少不了七十多年前抗日英雄的牺牲,作为21世纪的一份子,我们要磨练自己的意志,把保卫祖国,振新中华当成自己的职责,为祖国奉献上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熠熠生辉,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