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勿以小而不为的名言

2023-02-19 16:05繁星中文网

勿以小而不为的名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阅读题及答案

  ①三国时蜀国先主刘备临终前劝勉儿子阿斗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明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明确告诫人们要注意细节,不要因为细小的好事而不去做。生活现实也告诉我们:只有注意经常做点滴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荀况的“积善成德”,同样阐明了这个道理。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热心做好事,是品质高尚的一种表现。

  ③涓涓细流汇成浩瀚的大海,纤细的羽毛积聚起来能沉舟楫。小事虽小,但加起来就是大事。雷锋,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自始至终做了许多平凡的小事。正是从这许多平凡的小事,人们发现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人们去做好事,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我们的周总理更是这方面的楷模。他虽居总理的高位,但始终是人民的公仆。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成为中国人永远效法的光辉榜样。

  ⑤另外,大凡不愿做小事的人,终究办不成大事,这也是一条规律。由于“善小而不为”就难以养成一个人的良好道德观念;想做大事,也就缺乏必要的思想基础。如果不认识这点,整天想入非非,那么只能给人增添一点儿笑料罢了。

  ⑥那些“善小而不为”者却常常“ ,那就是一个人要犯错误的危险信号。有些青少年犯错误,往往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恶小而为之”,逐渐发展到不可收拾,难以自拔的地步。这种事例,还见得少吗?

  ⑦可见,“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如果用它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检讨自己,激励自己,那确是一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好办法。

  ⑧今天,“勿以善小而不为”已作为一种口号提出来了,“从点滴小事做起’’就是这个意思。为了祖国四化建设的胜利,为了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希望整个社会人人都能“勿以善小而不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用该词各说一句话。

  鞠躬尽瘁:___________

  光明磊落:___________

  2、第6段中横线处应填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引用该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第4段加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在《 》里的—句话,其意思是什么?

  4、第7段中加点的三个动词其次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6、第二段中引用荀况和毛泽东的话,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一句毛泽东关于做人方面的名言吗?

  《勿以善小而不为》参考答案:

  1、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没有私心,襟怀坦白。造句(略)

  2、以恶小而为之,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3、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不能。因为只有对照才能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检讨,只有检讨才能受到激励。调动任何一个动词就会违背事理。

  5、勿以善小而不为A、B

  6、只要注意经常做点滴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

《心灯》阅读题及答案

  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仍陪伴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阴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漩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操起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灯光闪烁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装盏灯,踩到哪里不是光明?

  阅读题: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桅灯()②扁舟()

  ③漩涡()④踉踉跄跄()()

  2.用“‖”给文章划分段落结构,并归纳段意。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

  ②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

  参考答案:

  2.一(第1段):介绍以捕蟹为业的老艄公和他的儿子;二(第2~5段):写老艄公在风暴到来时的举动;三(第6段):作者由此引发的感想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个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顽强的人。

  4.①这个句子说明人的命运经常会发生变化,惟独不能缺少的是信心。②这个句子说明老艄公一生勤劳,以及老艄公乐观的思想性格。

快乐阅读题及答案

  米佳·库尔达罗夫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地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匆匆忙忙地跑遍每个房间。父母已经上床休息。妹妹还躺在被窝里读着一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几个上中学的弟弟已经睡着了。

  “你打哪儿来?”双亲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啦?”

  “噢,先别问!我怎么也没料到!没有,我怎么也没料到呀!这……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

  “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们想象不到!你们看!”

  妹妹跳下床来,把一条被子披在身上,走到哥哥跟前。弟弟们也醒了。

  “你怎么啦?你脸色不好呀!”

  “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妈!要知道,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整个!以前只有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十四等文官①德米特里②·库尔达罗夫,可现在呢,整个俄罗斯都知道了!好妈妈!哦,上帝!”

  米佳跳起身来,在各个房间里跑了一阵,然后又坐下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们说说清楚吧!”

  “你们像野兽生活似的,也不看看报纸,不注意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报纸上有那么绝妙的东西啊!只要有什么事发生,马上就会公诸于世,什么也瞒不住。我是多么幸福!啊,上帝呀!报纸本来只报道知名人士的,可现在竟然报道起我来了!”

  “你说什么?在什么报纸上?”

  父亲脸色发白。母亲望着圣像,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弟弟们跳下床来,仍旧穿着一个式样的短睡衣,走到哥哥跟前。

  “是的!报道我!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您,好妈妈,把这份报纸收起来作个纪念吧!没事拿出来读读。你们请看!”

  米佳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递给父亲,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

  “念吧!”

  父亲戴上眼镜。

  “念呀!”

  母亲望着圣像,又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父亲咳嗽了几声,念起来:

  “12月29日,晚上11点钟,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

  “听见了吗?听见了吗?往下念吧!”

  “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走出坐落在小勃隆纳亚街的科兹欣啤酒馆时,已是醉醺醺的……”

  “我这是和谢缅·彼得罗维奇在一块……一切细节都写到了!接着念吧!念下去!听着!”

  “已是醉醺醺的,他滑了一跤,摔倒在停于该处的一位马车夫的马蹄子底下,马车夫是尤赫诸夫斯基县杜雷基纳村的一个农夫。受惊的马从库尔达罗夫的身上跳过去,拖着的雪橇从他身上碾了过去,上面坐着莫斯科的二等商人斯捷潘·鲁科夫。马在大街上狂奔,最后总算被几个看管院子的人拦住了。起初库尔达罗夫人事不省,被送进警察局,医生给他作了检查。他的后脑勺受的撞击……”

  “那是我碰到车辕上了。好爸爸。念下去!您往下念吧!”

  “他的后脑勺受的撞击系轻度的'震荡。对事件的发生经过作了记录。受伤者已予以治疗……”

  “他们叫我用凉水冷敷后脑勺。现在您念完了吧?啊?事情就是这样!现在全俄罗斯都传开了!拿过来!”

  米佳接过报纸,小心翼翼地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

  “我得跑到马卡罗夫家去,给他们看看……还要给伊瓦尼茨基一家人看看,还有娜塔莉娅·伊万诺夫娜、阿尼西姆·瓦西里伊奇……”

  “我得马上走!我要走了!再见!”

  米佳戴上别着帽徽的制帽,洋洋得意,兴高采烈地跑到了街上。

  【注释】①十四等文官:帝俄时代最低一级的文官。②德米特里:德米特里为正名,米佳为小名。

  阅读答案:

  1、小说中主人公“米佳”“高兴”的是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米佳因为报纸报道他,从而让很多人都知道他而高兴。

  2、小说中有很多句子耐人寻味。请品析画线句,并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⑴米佳·库尔达罗夫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地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匆匆忙忙地跑遍每个房间。

  示例1: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精准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地写出了米佳当时急切想把“高兴”的事情告诉家人的情状。(2分,能抓住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⑵我这是和谢缅·彼得罗维奇在一块……一切细节都写到了!接着念吧!念下去!听着!

  示例2: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感叹号,运用从长句变为短句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米佳当时的激动、兴奋、炫耀甚至有些急躁的心情。(2分,能抓住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3、这篇小说以“夜里12点钟了”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作用:⑴点明时间,说明故事发生已经很晚了,强调了事情不同寻常;⑵与结尾呼应,即使那么晚,米佳还要跑到街上向别人汇报“高兴”的事情;⑶反衬米佳虚荣、愚昧的心理,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3分,写出一点即给2分,意思符合即可)

  4、小说结尾写道:米佳戴上别着帽徽的制帽,洋洋得意,兴高采烈地跑到了街上。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的家人会有怎样的想法,请选择下面一种人物形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把它写下来。(3分)

  A、父亲B、母亲C、弟弟D、妹妹

  此题为开放题。示例1:父亲:我的儿子发疯了,他干嘛那么爱出名啊,都是虚荣心惹的祸啊。示例2:母亲:我可怜的孩子,马车都从他身上碾过去了,他可是受伤了啊,愿上帝保佑他吧!别再爱慕虚荣了。示例3:弟弟:我的哥哥终于出名了,看把他高兴的,但是这样的出名真的好吗?示例4:妹妹:可怜的哥哥,你不要庸俗了好吗?出了这样的事情还如此高兴,他真是无可救药了。(3分,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竹》阅读题及答案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生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萌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可是,这时候,常常因土壤干燥,水分不够,竹笋都藏在水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竹笋吸足了水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竹》阅读练习题:

  1.“箩”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旁,再查()画。

  2.“甘心情愿”的“甘”字在这个词中应取第()种释。

  ①甜②自愿③使人满意

  3.用‖将第三自然段分层。

  4.竹子用途有哪些?

  5.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竹》阅读答案:

  1.L、辶、9画

  2.②

  3.前三句分述,后一句总述。

  4.在第三自然段中归纳,在此略写。

  5.主要内容:竹子在一年之内长大成材,用途广泛,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