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稻草人里面的一颗种子的名人名言

2023-11-04 15:27繁星中文网

稻草人里面的一颗种子的名人名言

稻草人叶圣陶读书笔记

稻草人叶圣陶读书笔记1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极其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最好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没有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国王、富翁、商人、军人供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会强大吗?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也长不大。就像那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茁壮成长。

  从这本书中,我确实收获了许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学习生活的态度,有生活的常识……是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读书学习的机会!

稻草人叶圣陶读书笔记2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稻草人叶圣陶读书笔记3

  《稻草人》是叶圣陶的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童话集。它已经传承了近一百年了,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书中的每一篇童话都角度新颖,十分有趣,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乐趣,让孩子们受到了深刻教育。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画眉》。

  故事讲述了一只画眉在一个公子哥儿家享受荣华富贵,每天处优养尊,就是为了给公子哥儿唱歌。它开始觉得很快活,日子久了它就不明白自己唱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趣味。直到有一天,画眉因公子哥儿忘了关笼门,飞了出去,去寻找它想要探寻的答案。

  画眉飞到一个大城市的城楼上,看见街道上拥拥挤挤,一个人力车夫拉着一个人飞快的跑着。画眉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有腿也要别人拉着跑?而拉着别人跑的人那么辛苦,那么卖力,却也没有笑容,也不唱赞美跑的歌?

  画眉飞到一个楼房,看见一个大房间里许多阔气的人在吃饭,楼下的厨房里,几个人光着上身,满身油腻在弥漫的油烟和蒸汽里忙忙碌碌,它不明白楼下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忙忙碌碌,为什么脸上没有笑容?为什么做出来的菜自己不能够吃?

  画眉又飞到了一个胡同,看见了一位拉三弦的黑大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站在旁边唱歌,画眉认为它终于看见幸福的人了,可它又错了。女孩儿歌越唱越紧,结果嗓子哑了。黑大汉生气了,数落女孩唱成这样到时候凭什么要别人的钱。画眉明白了女孩唱歌是为了别人,黑大汉拉弦也是为了别人,他们只是挣一点糊口钱,一点趣味也没有。

  画眉见了这些不幸的人,知道了自己以前也是很可怜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当别人的两条腿,成为别人做菜的机器,做别人的乐器,为什么会有这样毫无意义、毫无乐趣的生活呢?是他们都没有自由!因为生活所迫,他们都失去了自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的价值甚至高于生命和爱情。要想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一定要拥有自由。

  明白了这一切,画眉决定不回去了。它来到了自由的原野之中,四处不再有笼子的栏杆围住它,它愿意怎样就怎样,再遇见了不幸的人或事,它就用歌声为他们驱除愁苦,真是“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从此,画眉就这样自由快乐的生活着。

稻草人叶圣陶读书笔记4

  本学期,我一只在想着如何给我班的同学推荐好的书籍,刚好语文书中学了叶圣陶写的《荷花》,文章写得很美,我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就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阅读有关他的作品,并和孩子们约定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

  对我来说《稻草人》这则童话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对他的记忆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文章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断,一则是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但却无能为力;二则是一条鲫鱼想从水深火热中逃离,但却最终竭尽全力后也没法达到,结局很悲惨,鱼死了。稻草人也无力地躺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

  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痛苦压得他倒下了……

  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

叶圣陶的《稻草人》续写750字

  稻草人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

  忽然,上天对稻草人的善良、尽职尽责所感动。上天给稻草人安装上了芯片,变成了机器稻草人。稻草人又复活了。

  第一天,机器稻草人刚刚走进稻田,一个小蛾子飞来了,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是主人的仇敌。于是他手里的扇子“啪啪啪”地摇动起来,把小蛾全扇落在田里。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没白费,能换来丰收,禁不住地笑了。主人来到田里,她弯着腰,看看田里的水正合适,不必再从河里车水进来,又看看她亲手种的稻子,全是壮实的;摸摸稻穗,沉甸甸的`,没有害虫;再看看那机器稻草人,很负责任地站着守望稻田,她看到这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满意地回家去了。

  这时从舱里传出一个小孩子咳嗽的声音,“妈呀,把我渴坏了!给我点儿茶喝!”接着又是一阵厉害的咳嗽声。“这里哪来的茶!你老实一会儿吧,我的祖宗!”渔妇无可奈何。“我渴死了!”孩子竟大声音哭起来。在空旷的田野里,这哭声显得格外凄惨。机器稻草人不再像以前这样伤心,因为他能走了,他立刻给孩子煮茶喝,孩子不再受到痛苦的折磨。

  夜更暗了,连星星都显得无光。机器稻草人忽然觉得由侧面田岸上走来一个黑影。一种非常悲伤的声音从她的嘴里发出来:“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只有死,除了死没路!”机器稻草人非常心惊,想这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她要寻死呢!但他不再像以前这样着急,立刻摇起扇子,拦住了向河里面窜去的黑影,渔妇得救了。

  机器稻草人跟农民们每天开开心心地作伴,有小虫他就驱赶,有蛾卵他就消灭,有难就伸手援助。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美满幸福之花永驻人间!

《叶圣陶谈阅读》的读书笔记

  1、读书有三种态度。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已,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2、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

  随想:叶老先生针对当时学者不顾国家兴亡,仍要青年安心读书的现实,表达了不满。原因很简单,关于读书叶老认为只是处理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不是全部。国陷厄运时,每个青年应为国效力,拯救危亡,而不是再醉心读书,这才是真正爱国。当此时,救国危亡与读书相比,前者更为重要。人存于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首先要处理读书和面临要解决问题的矛盾。如何处理?当然应以生活实际为主,家庭、个人面临大问题要解决,如果不直视问题,只顾读书,显然是逃避,显然毫无责任感,必被人鄙视。

  但是,现实中的我们,虽生活无大忧,也有许多不读书,这自然是不应提倡和效法的。至于为何不读,原因也很多,但大致有二,一为无价值,二为心不安。无价值便是读书无用,更看重现实的名利,更看重投机钻营,自然不会读书。至于心不安,是因人心易浮,或浮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或浮于无聊的抱怨、牢骚,甚或浮于不知所为。心不安,自然不能读下书去。

  而关于读书,叶老也提出了三种态度,绝对信从,批判,随随便便。每个人要读书,认为读书有用,能安下心去读,还要思考思考属于叶老所说的哪种态度。态度可以骗过别人,甚至可以骗过自己,但是却骗不过结果。最终,读书会在我们的精神深处留下印记,是被书所愚,是与书戏,还是与书共生长,全在于我们读书的初心。边读边思,边思边行,生命会在读书中不断丰润。作者:吴金程

《叶圣陶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800字

  叶圣陶先生是思想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再次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对学生光有爱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信任有时会创造奇迹。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