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抄写论语中的名言共十条

2022-10-06 10:38繁星中文网

抄写论语中的名言共十条

的论语中学习的名言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中学习的'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0、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1、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2、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精选论语中的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孔子介绍:

  生平:孔丘,孔姓,名丘,字仲尼。祖籍河南商丘XX县,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申时(前551年10月4日,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辰八字为庚戌年、乙酉月、庚子日、甲申时)在山东曲阜降生,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系贵族出身。后来宋国人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存疑),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相传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改正恶习的名言句子

  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

  ——罗斯福

  假如人们把夸张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温和与公正叫做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国家离开灭亡就不很远了。

  ——拿破仑

  恶习的最大害处,是贬抑了一个人的价值。

  ——纪 德

  恶习渐渐形成于不知不觉中。

  ——德赖登

  毫无人道的理智必然导致人性的完全丧失。

  ——阿尼克斯特

  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为见效了,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使打击。

  ——莫里哀

  我一向认为,那些没有恶习的人是很少有美德的。

  ——林 肯

  容忍一宗罪行所付的代价,足够抚养两个孩子成才。

  ——富兰克林

  当人是兽时,它比兽还坏。

  ——泰戈尔

  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能够羞辱我们。

  ——霍 兰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

  ——拿破仑

  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富兰克林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巴尔扎克

  有六种过患。世人求幸福应当消除:贪睡、倦、恐惧、愤怒、懒惰和拖延。

  ——印度谚语

  既种下一颗恶的种子,休想获得善的果实。

  ——萨 迪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中学生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

  读《论语》,我读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认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这种说法好像是不存与现实的`,现世的人们尔虞我诈,把正直看成是讥讽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我。读《论语》,我读到了学习及教育的道理。首先,我开始明确学习方面的道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要求学习是建立爱好,以学为乐的基础上。只有以学为乐的人才是学者中的至尊,就像颜渊,“一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同时在学习态度上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不能感到满足,学习要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表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将学习进行的更深更透。然后是学习方法。孔子多次在与弟子交谈时提到学习方法,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精益求精则又是二种学习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对于现在的学生又是很适用的学习方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废,太多的不懂装懂,太多的“填鸭式”教学,让我们在学海里挣扎,寻不到真谛,找不回感觉,让学习成为恐怖的代名词。再者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教书育人。而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个任务,忘却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这句古语告诫我们:育人是在教书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而做得很好,在教授弟子读经的同时与弟子讨论“仁德”、“君子”、“为政”、“孝”的问题,也是间接的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为政孝悌的君子。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进的,至今一直在沿用:“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教育的贵贱,贤愚之分,将教育普及到民间;“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针对不同的情况与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是现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课堂教学,人锅饭教学忽略了各自的个性,将每个学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学生,无棱无角,当然也无创新可言。孔子还重视诱导式教学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触类旁通,希望弟子能举一反三,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尔”《子罕》。读论语,我读到了为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为政之人要用仁德;为政之法用道德用礼教来教化老百姓,这样百姓安居乐业。《论语》值得所有人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