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不骄不躁不嗔不怨名言

2023-03-29 21:52繁星中文网

不骄不躁不嗔不怨名言

感悟: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是那么晶莹剔透,仿佛姑娘清澈的明眸,生生的惹人怜爱,一阵微风吹过,草叶儿轻柔的摇漾着,似乎在招手呼唤小伙伴们。小草是童年最亲密的伙伴,茵茵芳草地是童年最热闹的乐园,栖息、嬉闹在它的怀中,编织着童年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温润着一个又一个飘渺的遐思,童年时光,草儿与那些清纯无暇的岁月息息相通,无语相依从,茵茵芳草地,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温馨记忆。

  生命总是祸福相依,纵然是天真烂漫的童年,这种祸与福的相互依存,也是在所难免。清晨或黄昏,纵情的在草地上一阵滚爬之后,草叶沾着泥土,衣服的颜色滚成了青黄蓝白黑,一身的狼狈,快乐的时光,毫不在乎妈妈清晨刚换上身的干净衣服背折腾得面目全非了。回到家中,迎来的是气急的母亲一顿迎头的责骂,此时,父亲若在一旁,总要用握紧的拳头上鼓出的中指照着头顶轻轻的敲上那么一两下子,虽然敲的不重,那种疼痛老半天时间隐隐的不会消隐,可是,童年时代,总是记玩不记打,转眼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渐渐长大,才隐然觉知,草地上的快乐是建立在小草的痛苦之上,建立在妈妈的辛苦之中的。内心时常惊叹小草生命力的坚韧,每每一阵疯狂之后,郁郁葱葱的草地都要在身后成片的倒伏,仿佛一个匍匐着身躯的老者,痛并快乐的静默在童年清朗的笑声里。纵然如此,仅仅隔了一夜的功夫,它们又会生机勃发,葱茏如昨,丝毫看不出曾经被摧残的痕迹。小草生来就是寂寞的,血管里若乎又情不自禁的流淌着欢喜的血,昂扬的歌声。始终不太明白,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外表如此孱弱的小草甘愿用卑微的身躯来装扮这个世界的呢?

  喜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样的诗句,它让人觉出小草生命力的生生不息,顽强不屈,感知到它柔弱身躯背后坚定的意志,强大的生命力量。小草,不比树木高大,不比牡丹高贵,不比荷花高洁,不比幽兰芳香,它葳蕤于山川、平原、原野、山岗,蓬勃于河岸、沼泽、乡村、阡陌,在所有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不管多么的荒凉贫瘠,黑暗幽深的土地,顽强的生长,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的日晒雨淋,霜寒雪冷,今生无悔,无悔今生。

  小草,没有漂亮的姿色,没有醉人的芬芳,更没有高大挺拔的.形象,它默默的装点着大地的美丽,为季节带去勃勃生机,年复一年的蛰伏在那片孤独的土地上,日复一日的守侯着大地的贫瘠与苍凉,它默默无闻,任凭人们无情的践踏,季候霜寒的摧残,凭藉着一抔薄薄的黄土,与命运抗争,无论经历怎样的寂寞磨难,永远不放弃希望的明天。小草,默默的展现着这个世界和平安详、青春与梦想,它与世无争,却有着一种永不服输的坚定,一腔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人生旅途,无论春风得意还是万不得已,当你置身于茫茫旷野,落寞残阳,寂寥星空下,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咏叹,究竟是怎样一种岁月清欢,生命漫意的诗情画卷呢?这样的情境中,你不觉得,芳草是其间的灵魂么?你不会因为小草炎凉世间乐观向上,彼此慰藉,互相团结的精神而感动,而觉得自己生命境界的羞惭与渺小么?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世间万物,此生彼灭,彼消此长,小草,一样的苍天安放在大地上的生命,他的生命力是如此的繁盛。逆境中,人们无端喟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顺坦时,又总是自鸣得意,忘乎所以。只有小草,不骄不躁,不怕跌倒,无畏磨难,以淡定的笑容走过风雨,走过阳光,走过萧瑟的秋天,走过冬日的霜雪严寒,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它不屈不饶地蓬勃向上。它把根深深扎在泥土中,抵御冰冻霜寒,枯了容颜,枯不了美丽的青春之心,毁了茎叶,毁不了坚毅的生命。

  小草,总是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快乐,以涵养美化大地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阳光明媚的旷野,还是潮湿阴暗的幽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它不骄傲,不张扬,不嗔怨,默默的为这个世界编织着美丽的梦。很难想象,这个世界没有草的景象,小草,装饰了这个世界,却没有人理会它的苦痛烦恼,寂寞无奈,没有人珍惜它的生命,辽阔的草原,崎岖的路边,任凭牛羊的啮啃,凭由人们的践踏,从来不曾抱怨命运赐予它的环境,不曾畏惧,不曾逃避。伤了,从来不喊痛,折了,从来不气馁,纵然枯萎,依然在微风中,悠然的颌首含笑。

  小草是卑微的,也是坚韧的,它从来不为外在的美丑而心烦,不为一时的繁盛而骄蛮,一心一意的谋求自己在这个严酷世界的生存之道,与恶劣的环境抗争,以柔韧的身躯,争得阳光雨露,获取片土寸风。小草是聪明的,磐石下,它懂得曲折求生,严寒中,它知道收藏隐忍,繁闹中,它明白收敛忍让。待到冰融雪化时,沉睡了一冬的小草,紧随着春风春雨的脚步,抖动着纤细的身腰,迎着和煦的阳光,从梦中醒来,她漫舞着,庆幸自己青春的又一次焕发,生命的又一个旅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草,从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到秋风中的独自枯荣,它的一生为荒凉的大地披上绿装,给空旷的原野带来生机,也带来了春天的希望。小草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从不气馁,毫不懈怠,爱惜每一缕阳光,珍惜每一滴雨露,拥抱每一寸荒凉或贫瘠的土壤,即使遭受无情的践踏,转眼间就挺直了腰板,纵然经受了生死的磨难,也毫无怨言,它深深懂得生命的生存之道,懂得在灾难中紧紧抓住每一片随缘的土地,不放弃希望,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经受怎样的挫折与失败的考验,永远不会放弃它的明天。

  小草的世界没有身份的寒微贵贱,大地是它的母亲,无论降生在什么地方,都毫无怨言,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与不屈的精神尽情的绽放自己短暂的一生。深秋时节,村上的人总要点一把火,让山坡、小道上的野草噼噼啪啪的烧起来,目的是除却一份荒芜,涵蓄一分墒情,再就是因为人们不喜欢原野上枯草蔓延的那样一种荒凉。纵然燃烧后的山坡,小径,灰黑色蔓延开来,显得愈加的寂寞,待到来年春早,这些燃烧后的土地上又会成片的钻出郁郁葱葱的草芽,延续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神话。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生命浅凉,岁月寡欢,世态薄凉,人一旦没有了精神,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去面对生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争取到自己足够的生存空间,小草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源泉,小草就像天上的繁星,默默无闻的闪烁在黑暗的夜空,它们生存的空间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团结,既自由舒展,又秩序井然。君不见,寂寞的原野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草儿,根紧紧相连,茎温馨相依,叶互相点缀,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小草,有的生长在肥沃的田园,有的扎根在陡峭的山坡,有的生长在乡间小道,有的铺在漂亮的公园、华贵的庭院。四季延续着寂寞的生命光阴,不嗔不怨,不贪不恋,快乐而轻松,简单又从容。春天,它用柔嫩的芽钻出融雪的土地,迎着春风,绽露笑脸,开始了生命的旅行;夏天,它专注于的成长,纵情的繁衍;秋天,它成熟的身躯脱下嫩绿的外衣,换上金色的霜袍,此时,小草已脱离了青涩与鲁莽,用蓄满生命力量的种子和根茎为度过冬天的劫难做精心的收纳。经历了春雨、夏风、秋霜,它早已为过冬储备了足够的能量,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中为生命的来年筹划着希望。

  虽说是小草一岁一枯荣,但是,小草的生命生生不息,何曾有过始终呢?

  生命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生命可以极其顽强,也可以极其脆弱,人又何尝不是大地上的一颗小草?我们应该从小草的身上学习那些精神呢?草的世界,不计较出身的寒微贵贱,不攀比,不埋怨,不在意相貌的美丑,不挑赐,不鄙低贱,不嫌贫瘠。小草,降生在不同的土地,生长在不同的环境,却不放弃,不攀比,持之以恒的努力生长,经历了春夏秋冬轮番的磨炼,从来不曾放弃那一片春色春光的梦。我们见惯了怨天尤人,嗔怪怨恨,自私自利,巧取豪夺的人生。若说态度决定人生,努力决定成败,生命的智慧自在,路要自己去走,然而,有多少人愿意相凭智慧与努力安身呢?有多少人怀着美好世界的理想与信念对待工作与生活的呢?

  生活中,一些人总觉得这也不如意,那也不称心,不是埋怨活得太累,就是嗔怪世道不平,可叹的是,这些烦恼往往并非源于客观因素,而是自己的主观欲望太深,自视太高所致。作家郑逸梅先生生平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坦然淡定的心态,享年99岁高龄。他常讲“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要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像小草一样不怀攀贵比富的心态,懂得欣赏自己,接受生活一切的赐予,不为自己的平凡而烦恼,不为环境的恶劣而气馁是非常重要的。人有头脑、有思维,可以选择自己的路,小草却不行,它只能依靠自然的恩赐而存活,但它无怨无悔,坦然面对。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三分天然,七分努力,才能求取一份生命的安然自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命恩重,路途艰难,命运中的东西,人只在于谋取,在于努力的过程,结果只能凭由命运的机缘。人的一生,若论命运,我们远比小草幸运,但是人的生命中,为什么总是缺少一份坦然,一份快乐,一份自在自如的心安理得?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点小草的精神呢?人生,最难得的是一条舍得之道,一份淡定之心,一点意志力内在的顽强不屈,人生若能如此,生命的内在将会是从容而宁静,世界也将会是安宁而幸福,生活也将是和谐而美丽的。

人生暮年的感悟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需要用到人生暮年的感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暮年的感悟,欢迎阅读参考。

  父亲去世后,我的心境一下子步入老年,未来的路仿佛已看的清清楚楚了。眼前时常闪现出父亲壮年时的样子,想着自己正沿着父亲老去的方向一步步走下去,不觉神情黯然,嗟叹流水无情,岁月易逝了。

  三年前,父亲还健在,我开车带他看景点、去亲友家做客。父亲跟亲友们聊天,我安静地呆在一旁,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聆听着老一辈人缅怀既往,话题将我带进那段发黄的岁月,像一片片梧桐落叶飘过屋脊,在飒飒秋风里发出一声声苍凉的叹息。那些岁月,有我不记事的年代,也有我儿时的记忆。感觉仿佛又依偎在父亲的怀里,安恬地进入梦乡。那是一种幸福、温暖的感觉,像春风沐浴着小草,河流滋润着大地,时间在那一刻静止了,只有无尽的温暖与抚爱……

  孩子的眼里,幸福的日子总是静止的。

  人总是在事后才有所顿悟,而彼时的反应总显得懵懂迟钝。

  父亲年轻时是不爱访亲串友的,就算到了退休的年龄,在家也只是看看书,散散步,唯一经常唠叨的是去探视我外婆。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总是隐隐带着某种愧疚的补偿,希望通过看望外婆寄托着对母亲绵绵的思念,他是那种不善于表达感情的旧式知识分子,感情隐秘而涵蓄,却也深沉。

  随着外婆的谢世,父亲本应在家颐养天年,足不出户了。可是,他走亲串友的次数更加频繁了。看望舅舅、姑姑,甚至看望晚辈的外甥们。每年他至少要去大表哥家两次,说是喜欢吃表嫂做的菜,其实我是清楚的,大姑、姑父去世的早,去了表哥家,就等于回到了大姑生前生活的'地方。似乎可以与姑姑、姑父进行一次近距离的交流了。

  每次出门,哥嫂们都很担心,毕竟那时父亲已经是位耄耋老人了。父亲曾对我们说过:“七十不过夜,八十不过晌”。意思是访亲串友,七十岁以后,就不能在亲友过夜,八十岁以后,连午饭也不能在人家吃了,免得给人家麻烦。然而,等到他八十岁时,却不能严格按照那些做了。在亲友家过夜是不会的,吃过午饭后才肯离去是常有的事,而且每每别离时又显得依依不舍。到了冬天,哥嫂们生怕访亲串友的路上他受风感冒,出门时,总会在车上放床厚厚的棉被,把他裹的严严实实,以免路上着凉生病。

  后来,我开车回家,车内有空调,就不再担心路上着凉,他便心安理得地出门了。有时一天能去两家,仿佛要完成某个使命似的。

  那时,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父亲老了,特别害怕孤独。他喜欢去热闹的地方,看到晚辈们围坐在他身边,他便乐得像个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始觉当时自己的反应太过迟钝,那是因为父亲觉得人生暮年,时间对于他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多走走,多看看,不然,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他似乎是在跟时间赛跑,也可以说,他太留恋这个世界了。那时,作为儿子,我非但没能理解老人的想法,甚至有时还会嫌他麻烦,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之至!

  也许随着年华的逝去,我们也慢慢变老,更能理解老人暮年的那份心境。

感悟暮春作文

  两年前,窄窄的病房里,暮春的冷阳光,清风撩起白色窗帘。我坐在靠近窗户的一角,每天吊着仿佛永远滴不完的胰岛素,昏昏欲睡却又合不拢眼。望着一滴一滴落下的药液,焦灼我的心。

  此时,窗外传来一阵“喳喳”的叫声,我拉开窗帘,目光扫向窗外的杨树上,原来三只喜鹊在叫呢。他们的尾巴坚挺而灵巧,叫时翘头,同时尾巴也随着叫声上下翘动,就好像木偶戏中有人在尾巴下面扯着线一拽一拽的,甚是有趣。

  天空很蓝,像蓝色的绸带一般,上面绣着几朵洁白的云;几只鸽子飞在天空,同样的白,与白云相伴。

  经过了悠长的.冬日与懵懂的初春,天的色彩更加纯熟,可爱。白色与蓝色相搭配,如此和谐。

  树枝子在淡淡的雾霭下绿得发亮,这绿是嫩绿,不掺杂任何杂色,我想这应是李思训用心勾勒的佳画吧!柳树宛若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姑娘,被带着三分醉意和七分槐花清香的风儿吹得柳絮在雾霭中纷飞着,摆动着,徜徉着。

  我的心灵神游着,我想我也未曾沉浸过这等怡人的自然美景,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纯净,神圣。

  暮春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葬花吟》应是其代表作了。洋洋洒洒五十二句辞,如哭如泣。他在百花凋落的暮春,借花倾吐满怀的愁绪与悲伤,给暮春绣上了残酷的情感。

  暮春也是豁达开朗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是最脍炙人口的。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的暮春图,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在这里赏玩、纵观古人佳句,也不失情调和趣味。

  天色已是近酉时了,一些病人在亲人的陪同下三三两两走在白色栀子花间小道上,交谈着。他们在积极复健,那我岂能落魄消极!几株长着椭圆形叶子的小芽在晚风中舞动着,那棵半截的老树抖动着断了的枝干,仿佛也在应和这古老的圆舞曲。

  夕阳西下,暮春结束在暮色中。夕阳微醺的光芒为天际染上金光,也给大地镀上金色。生活中从未感受到的美好,更值得我在健康时去珍惜,去爱慕,去怀念。

  我最后拉上窗帘,把一切景象收入瞳孔,就像品味一杯用岁月酿的玫瑰花茶,花瓣的幽香早就沁入心田。

  这就是暮春,我眼中的暮春。

暮年感悟的文言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往事越千年,古今同慨,而今的我,转眼已近古稀之年,怎能不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好在贱体粗安,衣食无忧,含饴弄孙,自得其乐。

  扪心自问,平生胸无大志,所以,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优哉游哉,倒省去不少的烦恼。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自己是劣等根器之人,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那不是自寻烦恼吗?现在退休了,更是超然于物外。《菜根谭》云:“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又云:“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知足者常乐这句话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真正有此心态的能有几人?韩愈说:“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以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就是说,人生在世,如同大梦醒来,其间的利与害,究竟有什么值得去计较的?人在睡梦中,有欢乐也有悲伤,等梦醒之时,还有什么可以去追忆啊?王勃对人生就悟得比较透,他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不无些道理。列子说得更是透彻:“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夫?”是呀,要长生不死干什么呢?情感的好恶,古今相同;躯体的'安危,古今相同;人间的苦乐,古今相同,社会的动乱,古今相同,既然已经听过,已经见过,已经经历过,活到百岁都嫌太多,何况长生不死还要经受许多痛苦呢?一切淡然处之,岂无快乐?

  逝去的岁月俱往矣,时光是不会倒流的。现在安度晚年,如庄子所言:“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一位朋友书赠我一联:翠竹黄花皆佛性,流水白云是禅心。正好描述了我此时的心境。正如佛经所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呀,而今追求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平平淡淡即是福。投身大自然是求得心境淡泊的好途径。天气晴和,不时信步出游,施施而行,散漫而游。人流如织的地方是基本不去的,就喜欢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正如王安石所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沿崎岖山路盘旋,一路听幽泉,观怪石,景随步换,见青树翠蔓,绿草争茂,佳木葱茏,真所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山高云浮,溪流鸟鸣,仰而观山,俯而听泉,偶尔一声鸟鸣,更显四周的静寂。内心空灵,自有一种禅韵。时而远游,沿溪溯源,两岸垂柳拂面,山溪时缓时急,蜿蜒而行,不觉间又见苍山古木,竹树烟云。漫步松荫之下,横卧茂草之中,听山涧潺潺流淌,喝山泉之甘液,送夕阳,赏晚霞,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乃一大乐事也。故苏轼云:“予之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闲来无事,静夜默坐斗室,“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儒佛道各家典籍,偶择一卷,细细品味,静虑冥思,荡涤心尘,体验宁静的禅趣。

  有时不出门就静看庭中翠竹,绿色微浸,枝叶婆娑,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听的是心境,悟的是人生,如此淡泊亦是一种享受。间或细雨蒙蒙,一帘雾霭,竹韵清幽,此中意境,恬静娴逸,自然会忘却尘世的喧嚣。朱子曰:“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斯言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