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用刷子在墙上写标语汇总50句

2022-04-28 07:32繁星中文网

用刷子在墙上写标语汇总50句

关于过春节的散文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也是有着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春节的散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关于过春节的散文一

  家在农村,离县城不远。进城或是出门到外乡外村,总会看到些墙。那时的墙,土墙多,能刷上白灰的墙不多,砖墙更少。墙上总是些醒目的标语或口号。字的颜色以红黑为主。字体大都是仿宋体。内容当然是体现那个年代特征的,政治和政策类为主。不知不觉间,城市里较长的墙越来越少,被铁栅栏代替。而乡村的墙却成为热点。先是以计划生育为主的基本国策宣传,夹杂些乡镇企业的广告。后来基本上被各种商业广告占领。内容五花八门,产品形形色色。字的颜色也多彩多姿,白底红字或蓝字,红底黄字或绿字,五颜六色,夺人眼球。

  随着新农村建设,公路边较长的墙越来越少,越来越被商家争抢,连一些黄土夯成掉土渣的土墙也不放过,喷上底色,喷上广告语。白云如驹,日出月落,时代变迁,人生沧桑,这些户外的墙也承载着社会的变化,年代的特证,世间的潮流。肩负着宣传的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那么,室内的墙除了遮风挡雨,顶梁托柱,又是怎么陪伴人们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呢?

  几十年前,那时,每逢过年,县城新华书店里总是人多拥挤热闹。书店里满墙都是画,还有天花板下扯着的铁丝上也挂满画,当然全是印刷品。每张画的右下角用回形针或是大头针夹着写在白纸上的编号。人们争先恐后挑选着自己喜爱的画,给营业员报上编号即可买到自己钟意的画,几块钱可买十几张,是年货中必不可少的。当然,那些画被叫成“画画子”。兴高彩烈回到家,张罗着用图钉在墙上贴画。会贴的,横竖搭配,留有间距,错落有致。不会贴的,从刚进门左边的墙,一张挨一张绕墙贴到门的右边,连窗户两侧都贴上,还在墙的上面贴一溜,直到屋顶,下面紧靠面柜桌子和炕上叠成方墩的被褥再贴一溜。“画画子”的内容,有领袖像,样板戏剧照,宣传画及少量的人物画,山水风景画更少,书法字画几乎没有。墙上抹了白灰粉壁的,贴些画尚有留白,土墙壁几乎全被画贴满,一来给屋内增亮添色,二来可遮掩那丑陋的破墙壁。会贴的,不会贴的,都帖着一纷喜悦,一份期望,一份热爱,一份信念,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刚贴上的几天,出门进门总要多看几眼。待年过完,农事紧张,劳累起来,也只能在饭后睡觉前望画发呆,心底感慨,无限遐想。再后来渐渐地便失去兴趣。画上的美人得不到,画上的风景去不了。过年走亲戚或朋友家串门,到哪家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画。

  至于家具摆设,那时谁家也差不多,没几件像样的。哪家雅,哪家俗,哪家会贴哪家不会贴一目了然。当然,都是从新华书店买的,雷同的画很多,就如那时人们的穿衣打扮饮食起居基本差不多一样,无非在格调、气质、习惯、卫生、谈吐等细节上有些许区别。区别归区别,但那怕是被烟熏火燎的黑屋子黑墙,腊月二十三之前打扫一番,也要在被扫帚扫得黑白相间的墙上贴几张“画画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不分穷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再穷也不会被泯灭。实在无钱买画的,门口贴一幅鲜红的对联,也能给破墙老屋增添一份过年的气息。至于“画画子”的内容,不管是抓革命促生产,阶级斗争不能忘的宣传画,还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领袖像,还是人物山水,在那时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想、生活。

  物事人非,星转斗移,墙也变的越来越白,越光滑越漂亮,屋顶有了铁丝打格糊上花纸的顶棚,炕上有了花纸或花布墙围裙,地上有了能称为家具的木制家具。墙上的画照贴,不过有了镶嵌玻璃加边框的条画。内容除了还有领袖像,电影明星、花草树木、字画墨迹,百花齐放。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墙,虽然越来越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墙上的画却越来越少了。沙发对面的墙被电视墙代替了,满室最多几幅镶框的字画,好似家家俱雅,户户不俗。

  墙担当起体现荣华富贵、攀雅附风的重任,人荣墙荣,人贵墙贵。雅与俗,文化底蕴深浅,.品位高下,俱在墙上体现。至于字,几十年前我们上学是写毛笔字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写到五年级。大小楷都写,每周写两次。大楷本上的大格写大楷,方格边上的虚线上写小楷。一笔一画,或描仿,或自写。大楷本发下来,大家争相看老师画的红圈,谁的红圈多说明谁的字写的好。得意一会,高兴一会,接着再写。那时村里有个小学或是初中生就了不得,算是有文化的人,高中生更是凤毛麟角。村里有个红白干事,过年贴个对联,提起毛笔就能写。那时户外墙上的标语口号都是用刷子写上去的。现在的大学生几乎家家都有,不要说毛笔字,连钢笔字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一切都在电脑上敲打。写毛笔字得掏钱到书法培训班学习。别看好多家里墙上挂着字画,且是原创真迹,极少印刷品,但那是上一辈人才会领略、欣赏、品味的,与现在的年轻人关系不大。年轻人己把墙的功能开发利用到极点。

  但乡村的'老宅或是新屋,对门正中的上墙上,依然贴着人们心中敬爱的领袖画像。墙虽然在变,但墙也在见证着那代人心中的信念不变。

  关于过春节的散文二

  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短缺时代,孩儿们对于过年有无限的期待。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那时候,我家也算是一个大家庭,大大小小有七口人。到了过年,发下的各种票据也还不少,能买上一点过年必备的材料。在我的记忆里,有几样东西是我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也是本地人喜欢准备的。这里的本地人很少有在端午裹粽子,大多是在腊月里裹粽子,而且是裹那种四角的长粽子。我家一般每年腊月十几就开始准备了,前期工作要准备好。

  首先要买到上好的箬叶,好的箬叶要宽大,颜色新鲜。把箬叶放在夏天用的大木盆里浸泡一周,让箬叶变软,这样不至于在包裹时脆裂,一般要换上几回水。由于每年我家包裹的粽子量都比较大,所以洗粽叶的任务一般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干,我是首当其冲,几百张粽叶一张张的洗干净,非常累人,但想到能吃上粽子,再不情愿,也得干啊。清洗好的粽叶再用温水浸泡,这样包起来顺手。

  一般我们家主要包裹的是豆沙粽和肉粽,偶尔也包点其他的,如板栗的、红枣的。豆沙粽包起来最费神了。家父向来比较讲究,做豆沙就很繁琐,先要煮红豆,一定要煮的很烂,那时候可没什么高压锅,要想把红豆煮烂,要花费不少时间。煮好红豆后,就需要用白纱布洗豆沙了。先把豆沙洗出来,再放在布袋子里挤干水分,这样豆沙就洗出来了。不过,这还没完,后续的步骤才是关键,这可是技术活了,一般都是家父自己操刀。炒豆沙,火候要把握好,边炒边加入白糖,炒至恰到好处时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的豆沙还不能用来包裹粽子,还要做成豆沙芯子,必须在豆沙芯子中放入一细条肥猪肉。原来并不知道为啥要这样做,到吃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豆沙粽口感更佳。

  每年包豆沙粽的时候,做豆沙芯子到后来便是我的专利了,至今记忆犹新!包好的豆沙粽一定要轻拿轻放,不然的话,包裹在外边的糯米就可能进入豆沙芯内,这样煮起来,可能就夹生米,那就完全失败了。我家的豆沙粽,品尝过的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一是豆沙芯子味道好,其二是豆沙芯子很大,糯米很少,包裹在外边点缀着,那才是真真的豆沙粽。说句实话,像我家这样包裹的豆沙粽子,在本地还没有吃过第二家,绝对是私家独有!

  包肉粽子相对就简单些了,先把五花肉买了,切成两寸长左右,用酱油、盐、味精浸泡一个晚上。包的时候,把糯米也用酱油、盐、味精浸泡,将五花肉放置在中间,由于五花肉切的比较长,所以吃的时候,只要咬上一口,便可品尝到肉香味!而且由于糯米是经过酱油浸泡过的,所以肉粽颜色酱红,煞是好看。

  粽子包好后,当天必须完成煮熟的任务。这又是我们孩子们的事了。当时我们住在大院子里,有几家有那种大的老虎灶,我们便向别人家借用,一锅也就只能煮几十上百个,每锅要烧上一两个小时,要煮上几百个,也要往往要煮上好多锅。老虎灶比较大,需要好多的柴火,平时家里的小锅灶很多大的柴蔸无法烧,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现在想想,还真是可惜,也许,当时我们烧掉的就有很多是不错的根雕作品啦。

  包粽子的这一天,就像过年似的,往往要煮到很晚。粽子可以敞开来吃,每煮好一锅,就可以吃一个。煮好的粽子,不是就完事了,还要等待凉下来,对裹粽子的棕榈丝进行修剪,用棕榈丝两个一对的穿好,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看到排列整齐整整两大竹竿的煮好的粽子,很有成就感!

话说我过春节散文

  冬至已过,饺子的香气还飘漾在脑海。劈啪作响的鞭炮声拉近了年的脚步。真快,转眼,2008新春又要来临。

  有位老人对我讲过这么一段处世之道。他的女婿在一税务部门供职。每次到重大节日的时候,少不了要去给头头门上上香。而他就这样教导他的女婿,千万不要在大家一起集中的时候去。要等节过了一段时间,或者提前一阵子,那样领导容易记着。否则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今天呢,我也想效仿一下,春节尽管还有段时间,我也不防把对春节的一些感悟提前给来我空间的朋友们谈谈。免得到时候一起发感慨。大家记不住我。

  过到现在的春节有三点感觉,小的时候是盼。大一点是无所谓。现在的感觉是累。

  小的时候,物资匮乏,也只有春节的时候,家家才能一改平时的节俭,奢侈一下生活。其实那时侯,真有年的味道。刚进腊月门。顶多过了腊八。每家就忙着做年饼,蒸年糕。阉鱼阉肉,灌腊肠。加工粉丝。也真是环境污染了。那时候感觉特冷。要是腊月下点小雨,天一冷地总是冻着,就这样晒晒冻冻,要隔许多天土地才能干燥。所以,我们做孩子的最担心的就是下雨,春节不能串门子,谁愿意穿着崭新的衣服,踩着泥泞?腊月二十四送了灶王爷。家家几乎都忙着杀猪宰羊,写对联。只等除夕之夜,于四溢的香气里把那大红的对联一张帖。然后鞭炮一炸,辞了旧岁迎了新年。然后美美的睡个元宝觉。吃了午饭。出门。遇着晴朗的日子,你没见着。那个大村子里人群一簇簇的`,那些平时忙着干活的男人们,少了女人的管制,难得的都甩开膀子在大声吆喝着打着扑克牌[麻将那时候是个稀罕的东西];女人们嗑着瓜子,三个一堆两个一群的唠着家常;孩子们更是了得,男孩子们都集中在一起,玩着咂钱的游戏。而女孩子们则三五成群的挤在一起。围着小商贩,恣意的花费着可怜的压岁钱。那时候,人单纯,就这样,觉的快乐。幸福!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对春节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压岁钱,新衣服再也不能对我有什么诱惑,更多的时候,倒是喜欢安静地独自呆在屋里,翻看年前就准备好的书籍。难得有机会,不受大人唠叨,有足够的时间看看闲书。

  婚后的春节,真的是累!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整天忙的跟车轱辘一样,就几天时间,先要去双方父母家拜年。然后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哎呀,那个累,你真的是不知道。我们家长辈还特多,平时也难得去探望。临到春节了再不去礼节上也说不通。每到这时候。我与老公要提前买好礼品,大包小包的在超市采购排队就够呛了。更甭说还要拎着提着挨个长辈去拜了。再怎么累,也没法子。还是得去的,这是咱中国人的传统可不敢在我们手里丢弃。你这礼是送了。接下来是他们要回请你呀。好了,你拒绝。他们不乐意了。说什么也不会让你脱身的。推杯换盏地吃吧,喝吧,我与孩子是遭罪了。每次回到家,都很晚了。回头再看看喝得晕呼呼的先生。那个气。唉!这哪里是过节?平时呢,还没什么,每次春节似乎总是因小节上的事情闹得不开心。

  所以现在提到过春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做些大家平时爱吃的美味;干些平时没空又喜欢的事情,我觉的也不错!不必为了拜年而拜年。不想去给长辈们拜年,倒不是我这人没什么孝心。我觉的自己奔波累,更觉的那些长辈为了忙活一桌饭菜。人走后还要清理那些杯盘狼藉。比我更累。拜年有时候真的是流于一种形式了,呵呵。可能我还没到老了的时候,感觉不到老人那份累并快乐着的心境吧。

忆起儿时过春节散文

  小时候,最盼的自然是过年了,每年开始飘雪花的时候便兴奋起来,雪花的到来意味着年终岁尾已经不远了,便向母亲一遍遍的问还有多少天过年,母亲总是说:“快了,快了。”在望眼欲穿的期盼中春节依然迟迟不到,感觉时间故意放慢了脚步似的,恨不得拿根绳子将年一下拉到眼前,沉不住气了便又缠着母亲问个究竟,母亲有些烦了:“你这孩子,盼年盼疯了?什么时候听到街上有小孩放鞭炮,年就不远了,唉——”母亲总是忧郁的长叹一声,接着跟上一句:“穷人过年就是过关哟”,似自言自语又像说给我听。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度过的,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人民公社社员,家里穷得有时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一年到头吃到油腥的时日屈指可数,一家老少面黄肌瘦,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善一下,这个被母亲视为“过关”的节日成了我和姐妹们感觉最幸福的时候。

  尽管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苦,我的几个姐妹们很给父母长面子,别人给些好吃的东西,她们会攥紧自己的手,头摇得如货郎鼓,父母曾引以为豪,而我却少不更事嘴太馋,有一年的春节惹得母亲流了泪,记得那是年三十的下午,我趴在邻居老奶奶家的门槛上看人家吃饭,老奶奶佝偻着身子,端着一盘刚出锅的水饺故意朝我炫耀着:“不给你吃,馋你——馋你——”说着将盘放在孙子面前,比我小一岁的玩伴狼吞虎咽的咀嚼着,一阵扑鼻的肉香带着难以抗拒的诱惑让我馋筵欲滴。

  我目不转睛的过着眼福,感觉老奶奶脸色有异,一双老眼直盯着我这边看,禁不住异想天开,莫非老奶奶要给我饺子吃?忽听身后传来压抑而又浑浊的喘息声,猛一回头,啊?!母亲站在我的身后。

  母亲伸手拉起我就走,我倔强的不愿离去,老奶奶有些尴尬,说道:“这孩子真有出息,怎么让也不要……”,母亲只淡淡的回了一句:“俺也包饺子了,也是肉馅的,这孩子玩起来不知回家吃饭了。”真的?我一阵惊喜,再也不用吃那粗面萝卜馅饺子了。

  “扑通——”我被重重的摔在地上,就在我的惊诧中,瘦瘦的小脸又挨了两巴掌,母亲脸色难看极了,好像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辱骂了一顿,我胆怯的望着母亲,不知做错了什么,母亲眼圈红了,一阵哽咽,过了片刻,望着我脸上的巴掌印又心疼的将我紧紧搂在怀里:“好孩子,记住,咱人穷志不能穷,你这样人家会看不起咱们的。”

  那个春节是我们家过的最苦涩的一个年了,父母心情郁闷,长吁短叹,姐妹们有些压抑,失去了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再如一群麻雀般唧唧喳喳了……母亲朴实的话语给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就从那个春节起,我好像一下长大了,许多懵懵懂懂的道理逐渐明朗了起来。

  日子尽管苦,但春节的到来依然能带来欢乐,父母脸上也挂着笑容,尽管笑得有些勉强,尽管强挤出来的笑只是为了图个吉利,但这已经足够了,我和姐妹们也不再陪伴父母发愁了。临近年关,生产队发给了社员们过年的钱,这几十元钱可谓雪中送炭,父母去集市买些年货,肉是舍不得多割,也就几斤的样子,且半肥半瘦,母亲拿出做针线活那样的耐心,将瘦肉一点点的切下来给我们打牙祭,肥的自然炼了油,被冷落了不知多久的小储油罐,终于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鸡是不用买的,自家就有,只是一些母鸡,公鸡几乎是不养的,这趾高气扬的家伙只吃粮食不下蛋,着实让人讨厌,正下蛋的鸡自然是杀不得的,杀哪只鸡过年是母亲难以抉择的事情,几只从下蛋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母鸡早已拿到集市卖了,母亲挑来选去,始终下不了决心,那可是家里的“小银行”呀,实在没办法了,母亲想了个自欺欺人的办法,眼闭得紧紧的,将手伸进鸡笼子,抓住哪只算哪只,早已等候多时的父亲脸色有些沉重,将刀往鸡脖处割去,那倒了霉的鸡痛苦的扑腾几下,腿一伸,死了,母亲的眼泪早也挂满了两腮。青菜是必须买的,“肉不够,菜来凑,”一直是我们家过年的秘诀,韭菜呀,芹菜呀,萝卜呀,还有蒜苗、菠菜,白菜更是要买的,而且数量也最多,这东西特别喜油,炖上一大锅,将肥肉块混于其中,炖得稀烂,盛上一碗,满碗的油花,吃一口,贼香。几十元钱还有个重要的去处,姐妹们人人要做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花枝招展的,脸上喜滋滋的,心里美美的。

  男孩子不爱打扮,我从没有要过新衣服,父母给做了就穿,不做也无妨,只是鞭炮是不可缺少的,我曾多次随父亲赶年集,集市很大,人也很多,远远的听到集市一个角落鞭炮齐鸣,人声鼎沸,自是卖鞭炮的处所了,挤到近前可不急着买,先看看热闹再说,卖鞭炮的都在暗暗较劲,这个刚刚放完一挂鞭炮,那个又挑起了高高的鞭炮杆子,有的摊主似乎要拼命了,头顶鞭炮声声,火光闪闪,人却在下面声嘶力竭的喊叫:“牛逼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老少爷们都听见了吗?俺的最响,不响不要钱,快来买啊——”,人群呼啦围拢上去,刚要递上票子,身后忽然一声怪叫,身子还未转过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急不可耐的响起,摊主嗓子早已喊哑了,哑了自有哑了的招,嘴巴闭着歇一会,手臂狂舞着,犹如关公耍大刀,腿脚蹦跳着,好似踩着热鏊子,于是,人群再次躁动起来,好像潮头一般涌来……父亲买鞭炮极富经验,只是紧紧攥住我的手,站在一旁看热闹,从不加入哄抢的行列,看得久了也便看腻了,撇下拥挤的摊位,径直奔向暂时有些冷落的摊主而去,讲好价钱,待得摊主从篓子里取出鞭炮,父亲便说:“我还没有听听响声怎样,你放一挂听听才买。”于是,摊主便从另一个篓子里取出鞭炮,父亲就说:“好了,不用试了,就要这个了。”我很纳闷,父亲朝我笑笑,暗暗指点迷津:“卖鞭炮的.都有‘点头’,这种鞭炮外形与其它的一致,只是火药加的多,响声特别大……”。鞭炮种类很多,大都有自己很形象的名字,什么轰天雷了,二踢脚了,什么窜天猴,麻杆子、卡信子,有一种鞭炮特别有意思,叫地老鼠,极受喜欢恶作剧的孩子青睐,手拿一个点燃后,迅疾扔在地上,那地老鼠真的像只老鼠,在人群中火急火燎的钻来逃去,人群立即一阵骚动,有一次,我点燃的地老鼠钻到了一位大姐的脚下,吓得她一声尖叫,很是气恼,父亲见状急忙上前赔礼道歉,那大姐见父亲言语诚恳也就作罢了,我因此挨了父亲的训斥,此后再也未给我买过地老鼠。

  春节最热闹的自然是初一了,男女老少要到本家族磕头,每家都摆着供桌,供着先祖牌位,我们这些孩童磕头不像大人那样讲究,小小身子刚刚跪下去,磕头如鸡啄碎米,大爷大娘直夸好孩子,手早已伸向了衣兜,塞给几角钱言称压岁,小嘴上犟着,心里却盼着大爷大娘能多给些,大半天的功夫,该去的人家都去了,不需去的人家也去了,衣兜鼓鼓的,装满了平时极少吃到的糖块,大人磕头可不许像小孩那样,要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先给先祖牌位磕下去,或一个,或三个,必是单数才可,接下来享受如此大礼的便是健在的长辈了,磕头数目要成双数,这是活人与死人的区别,头还未磕下去,主人早已笑容可掬,急忙俯身搀起来,让座、递烟、沏茶、寒暄……春节是大人们交流感情的最好节日,平时有个言差语错或闹了什么矛盾,大家在心里憋着一股气,时日久了,感情的伤口更加难以愈合,过年了,忽然想起人家曾经对自己的好处,心里热乎乎的,在人家门口徘徊一番,心里一狠:摆什么臭架子?给先祖磕头天经地义,进去。于是,久违了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不肯分开,几句话,隔阂没了感情厚了,春节一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温暖了人们的心房,让人有了一颗可贵的宽容之心。

  ……

  忆起儿时过春节,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大脑在思绪的空间驰骋,女儿忽然来了电话,告知天太冷,怕冻着我那小外孙,年前就不来了,挂了电话,心潮起伏,小外孙尚在襁褓之中,爷爷奶奶已给他准备好了数目可观的压岁钱,他们这代孩子不仅有舒适的襁褓包裹着,更有一个幸福的大襁褓包裹着,我的童年与外孙时差几十年,幸福指数天壤之别,不禁感慨沧海桑田,时代变了,人们再也不会视过年为过关了,若干年后,倘若外孙也要写篇回忆童年的文章,相信将是一篇被幸福包裹着的文字。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汇集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过春节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1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2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3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4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5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6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7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关于过春节的古诗8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

  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

  枉抛心力作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