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标语

高职校园宣传标语集合5篇

2023-08-10 10:49繁星中文网

高职校园宣传标语集合5篇

中职高职学校招生口号精选

  01.要想就业有出路,快到中职学技术

  02.走进中职校,跨进致富门

  03.中职学生俏,企业争到要

  04.读中职学技术,贫困家庭能致富

  05.外出打工要技术,就读中职是门路

  06.农村青年要致富,就读职校有出路

  07.读中职学技术,升学就业两不误

  08.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中职学校如你愿

  09.中职毕业去打工,挣钱又多又轻松

  10.就读中职好选择,学到技能好就业

  11.到中职,学技能,就业踏入致富门

  12.今天选择中职校,明天走上致富道

  13.中职学校学技能,进入社会样样行

  14.就读中职不要怕,学到技能闯天下

  15.围绕市场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人民

  16.中职学校拿双证,脱贫致富有保证

  17. 中职学校硬是好,升学就业路不少

中职学校校运会口号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指每年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简称校运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职学校校运会口号,欢迎阅读!

  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4、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6、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1、努力拼搏,永夺第一。

  2、我精彩,我运动。

  3、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5、团结拼搏,永创辉煌

  6、团结、拼搏奋斗。

  7、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8、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9、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10、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11、拼搏追取、善学勤

  12团结拼搏拼搏进

  13努力奋斗勇敢争先

  14文明守纪拥抱胜利

  15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16运动起来勇敢第一

  17天道酬勤健康起来

  18赛出成绩安全第一

  19团结文明展现风采

  20追梦扬威奋勇争先

  21爱我实中赛出水平

  22振兴中华赛出水平

  23.田径英姿多豪迈,趣味比赛亦精彩;

  24.运动健儿志高扬,巾帼岂将须眉让;

  25.不言失败 赛出风采;

  26.挥洒青春的活力,放飞希望和梦想!

  27.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8.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29.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30.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31.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32.感受运动乐趣,做不一样的你

  33.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34.比拼激扬梦想,搏击磨砺锋芒!

  35.得此金秋朝气,争来机汽雄风。

  36.海阔鱼跃且放今朝豪情,天高鸟飞大展机汽雄威。

  37.机汽机汽,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38.机汽机汽,勇创佳绩;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39.励精图治绘蓝图,凝神聚力谱新篇

  40.魅力机汽,驰骋华园;众志成城,谁与争锋;

  41.魅力机汽,永不言弃;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42.梦五彩传奇,迎缤纷征途。

  43.鸣奏青春旋律,抒写运动乐意!

  44.奇迈山下,喜迎华园研运盛会;竞赛场上,尽显机汽健儿雄姿!

  45.青春如火,超越自我;机汽学子,勇创佳绩;

  46.青春演绎,勇者激情,机汽健儿,永不言弃;

  47.信笃志坚,奋起争先,机汽学子,再创辉煌;

  48.志比天高,气比山昂,机汽学子,力争更强!

  49.发展城市体育事业 增强中华民族体魄

  50.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中职教改论文精选

  中职教改论文精选

  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农村城市化的演变,职业和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为实现类型和层次的多元化,以服务于农村受众的广泛需求。因此,在职教的课程方面需要改变单一的课程目标,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同时,课程结构要进行富有灵活性的模块化、综合化和阶段化的改造。

  :城市化;职业教育;课程

  城市化(urbanization)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状况。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成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职教的支撑。因为,首先,城市化的实施是以经济基础的增强为前提的,因而先要优先满足农民解决温饱,提高生存技能的需求,须针对农村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紧缺人才等职业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用先进技术让广大农村居民富起来,才会有城市化启动的物质基础;其次,针对农村开展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外来人员的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再次,新城镇建设需要的大批技能型和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最后,新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职业教育参与传播和训练。

  一、城市化的职教特点

  城市化所需的职业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大、时间紧

  目前,我国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农村,其中,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2000年江阴城市化率4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13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虽然较高(65%),但实际在农村从业人员中,真正从事一产的人数却只有较小的比例(24%),占农业就业人口近80%的人员已经转到二三产业。按规划的要求,201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增长到40%,2020年增至50%,2050年增至70%,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根据预测,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7亿,约有3~4亿农民及其子孙将由“农民”转成“市民”。

  根据城市化的进程,预测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要达到350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超过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将达到2 000万人次以上。

  2、类型与层次的多样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民的学习需求,职教的类型与层次必须要有高、中、初职业技能和技术的教育与培训;职教层次的逐步高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必将对教育的'公平和优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定也会加大对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

  3、受众的复杂性

  学习的主体无论在年龄、经历、学历、特长、目标等各方面不同;学习的环境、条件、基础等也千差万别。这些特点都要求职教目标、职教模式和职教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格局尽快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职教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中职教课程结构的创新

  1、职教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的范畴和序列,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乎规律地排列组合的有机体系。课程结构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专业或工种设置]是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或工种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或工种范围的变化和专业工种方向的选择,如“宽基础、活模块”职业群集式的课程结构

  第二层面[教学计划]是指全部教学科目中不同性质(传统常以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 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方式、比例、关联)结构,如传统“三段式”结构、CBE的矩阵式模块课程、MES的组合式模块课程、双元制的阶段式模块课程;

  第三层面[教学大纲]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科目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如“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中的内容结构)。其中,第二、第三层面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课程内容的结构问题。职教的课程结构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性。

  2、职教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模块化课程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结构安排之一种形式,“模块”在课程论中的基本含义是指灵活地构成个性化课程计划的最小单元,因而又称课程单元。根据这一含义,在各种课程模式

  中均可有模块化课程。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如果将原先的一门学科根据“基础”与“提高”两个不同难度分成两个课程单元,且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出来供选择,这两个单元就可称为模块化课程。但是,在现代职教课程模块化结构中的“模块”一般指在能力中心课程下的课程单元。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都可实施模块化。

  模块课程的实施能使职教的调节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还能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创造条件:(1)设计成果可在广泛的领域内共享,节省开发时间和费用,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规模大、时间紧、经费有限的矛盾;(2)灵活性、机动性大,能针对不同需求、多种选择,有利学员按需选学,实现主动学习;(3)有利各类各层职教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提高课程设置效益;(4)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综合职业能力;(5)有利于形成学员的合理知识结构,得到全面的充分发展,保障终身教育的实施。

  3、职教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又一趋势,它将性质和功能相似或相近的课程内容组合成一门科目,既节省了学时,又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然而,现代课程的综合化不完全等同于学科中心课程的综合化,其综合化是全方位的综合化,不仅理论课程(如基础课、专业课)要体现综合化,实践课程也要体现综合化,这是为了适应技术迅速变化的需要。任何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能力训练都将难以适应技术的迅速变化,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综合化,才能有效地培养能胜任复合工种需要的技术人才。此外,还要努力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综合化。

  4、职教课程的阶段式。

  阶段式课程是传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学,但僵化的“三段式”阶段式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如果把它与模块式课程结合,既吸取阶段式课程循序渐进的优点,又发挥模块式课程灵活机动的长处,使课程的模块化更科学合理。这样的阶段化课程能使学生明确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当然,实施上述课程结构的诸项改革,还是要具备不少的条件:

  (1)教学制度改学年制为学分制;(2)个性化的菜单式课表;(3)多对象的自由式课堂;(4)更科学的市场式管理。从而要求: (1)学校要有较大的规模;(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课程的改革;(3)教师须一专多能,加强指导功能;(4)及时而繁重的教材开发;(5)学校教学设施的综合设置;(6)增加教辅人员;(7)实施电脑管理;(8)逐步制定行业和地区乃至全国或国际标准。

  三、城市化进程中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职教的教学方面,要在转变教育与教学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改变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传授为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又称行为导向)的、互动式主动学习。

  首先,要改革教学制度,积极实施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要努力贯彻教学个性化的原则,使学员人人成功。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是体现因材施教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个性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开发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可自由选择的个性化教学计划。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要将产学研结合——双元制、工读交替、学校工厂等;集体授受——课授、讲座等;小组授受——分类、分档、交互等;个别授受——师生、生生、网络以及自学等方式结合起来。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更好地为农民提高教育培训水平服务。要形成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的职教教学模式,既保留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有如读书读报、文化广场、各类咨询活动的学习形式,又加强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新的学习方式。

  再次,特别是要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现代化程度。要增强教学的科学含量,实现教学技术现代化——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网络教学、电脑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作用,加强电视广播教学、卫星电视教学等远程教育手段的使用。

  借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动力,这些改革及其要求定能逐步实现;而加大职教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力度,必将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初探论文

  摘要:近年来,高职职业人文教育的价值被逐步认知,并得到多样化实践。文章在分析高职职业人文教育教学现状、理清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思路基础上,提出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3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2-0040-02

  近年来,高职职业人文教育的价值被逐步认知,并得到多样化实践,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职业人文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1]职业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做以研究。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思路

  职业人文课程是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周密规划。一是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素养的本质属性是职业的,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指明了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的依据,即课程建设应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提高展开,这样就为课程建设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即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原则。职业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不普遍、课程建设时间又较短,因此,课程建设要有问题意识。课程建设必须基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在分析现有教育教学状况基础上,找到职业人文教育方面凸显的实然偏差及问题,循着问题导向路径,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课程建设。三是突出人文教育特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除要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外,还要遵循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人文教育特色,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四是统筹开展课程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重视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职业人文教育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与保障机制等。

  二、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表明,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且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教育情境的生态系统。[2(]P4)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就是指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再围绕这一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过程。课程建设时要处理好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式与综合化等之间的关系。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时,还要及时吸收人文教育最新成果,不但要反映社会现实,更要未雨绸缪,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各课程间的统一,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在基本职业人文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构建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1.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人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及其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与人合作、语言沟通、应用文写作等职业通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岗位人”,并为学好其它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的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品质基础,其主要内涵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以及为人师表的师风师德等,具有专业性、内隐性、整体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等特点。[3]职业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学科的优化组合,注意教师梯队的形成。整合校内人文师资教学力量,利用好基础部、思政部、党群、宣传、学工等部门人文师资力量;建立校外人文兼职教师队伍库,以满足教学需要。

  3.建构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据此分析出相关的职业人文素养要点,遵循学习规律,谋划学习模块,解构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其次,融合人文学科相关内容,重新建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人文通识、文明礼仪、艺术欣赏和经典选读等内容;职业通用能力方面教育内容应包括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以及就业创业等内容。再次,要注重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内容“宽、厚、精、新”。围绕课程教育目标与内容,按照职业人才培养路径、脉络,将生活、学习、人文、科技、行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炼要点,形成框架设计,跨学科选取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支撑,有效与新媒体技术链接,建构综合立体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历史积淀不足,人文环境欠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人文基础也较薄弱。因此,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素养养成式”的培养方式。即在进行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加以肯定、鼓励,放手让其自我发展、完善;对人文素养欠佳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参观感受、体验等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人文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开展网上学习、讨论、交流,网上提交作业及网上考评考核等,提高学习效果。

  5.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制订人文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学分、学时;二是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制订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三是要促进人文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四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与督导队伍,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五是教学力量与教学资源要形成共享机制。要注重认知和行动两个过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人文教育“双结合”考评机制。教学评价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整体性评价。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

  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要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围绕职业岗位人的职业人文素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整合学科内容,精选人文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从而设计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这样,通过课程教学,既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又能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增长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及持久的发展潜力等。

  2.建设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应整合和利用那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行业文化资源,以保证课程的生命力及成效。如开发利用淮安“运河之都”文化资源,将“开放、包容、恢弘、传承”的运河文化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利用周恩来故居、纪念馆等作为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再如,根据淮安市IT、钢铁、盐化工等支柱产业需要及岗位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理,谋划针对地方产业需要的职业人文教育学习模块,将行业(企业)文化嵌入到人文课程教学中去。

  3.建设一种综合型的立体教材。由于高职学制、学时相对较短,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必须整合、精炼,并注重综合型立体教材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编写出版的《职业人文综合教程》教材,上册《人文基础》整合了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内容,并建设了人文知识资源库;中册《职业人文》立足岗位需求,注重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材从“通识能力”培养逻辑设计开始,巧妙对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坚持跨学科“课程串”的设计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建构新型教材,并建设了包括就业创业等案例资源、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下册《行业文化》着重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群)编写教材。

  4.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中的“基本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教学内容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着重进行人文通识、文明礼仪等教学,选修模块应结合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教学,着重进行艺术欣赏、经典选读等教育;“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也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应着重进行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等能力培养,选修模块应着重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等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2]徐国庆.现代职教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鸣鸣.论高职教师职业人文素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