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考试的名言
关于科举考试的成语
一、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二、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三、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比喻科举登第。
四、攀援桂枝:旧指科举及第。
五、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六、龙标夺归: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
七、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八、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九、诗成得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十、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十一、风檐刻烛: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十二、杨穿三叶:《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十三、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十四、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十五、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十六、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十七、夺锦之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十八、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十九、富贵功名: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二十、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二十一、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二十二、蟾宫扳桂:蟾宫:指月宫。科举时代比喻应试及第。
二十三、高步通衢:衢:大路。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同“高步云衢”。
二十四、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二十五、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二十六、郄诜高第:晋郄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二十七、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二十八、郄诜丹桂:晋郄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二十九、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三十、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三十一、三元及第: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三十二、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三十三、京解之才:京解:科举时代的进士和举人。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
三十四、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三十五、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三十六、名题金榜: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录取的榜。原指中进士;后也泛指一般考试高中。
三十七、郤诜丹桂: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三十八、曝腮龙门: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三十九、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四十、寸晷风檐:晷:日影;寸晷:阳光少;风檐:透风的房檐。阴暗透风的房檐。形容科举时代考场中的苦状。
四十一、折桂攀蟾: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旧喻科举极第。
四十二、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四十三、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四十四、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四十五、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描述科举考试的成语
关于科举考试的成语
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5、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6、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8、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9、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0、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11、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12、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13、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4、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5、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16、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17、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18、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19、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20、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21、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22、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3、郤诜丹桂: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24、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25、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关于源于科举考试的成语以及由来
独占鳖(áo)头: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biē)。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zhòng)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晋书·郗诜(xīshēn)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zhòng)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注意:不能写成金榜提名)
连中(zhòng)三元: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jiè)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xiè)一气: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wù)集》记载,唐僖(xī)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名落孙山:宋朝范公偁的《过庭录》记载:有个叫孙山的人参加乡试,考中(zhòng)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委婉地回答说:解(jiè)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由地方解(jiè)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jiè)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儿子还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说他落选了。后来就用名落孙山作为没有考取的委婉说法。
成语赏析-关于言语的成语
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风言风语 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
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嘉言善行 美善的言行
嘉言懿行 嘉:美好;懿:高尚。美善的言行
尖言尖语 指言语尖酸刻薄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金石之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靖言庸违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静言令色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课语讹言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乐不可言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苦不可言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临别赠言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