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人文情怀议论文素材名言

2022-04-17 17:30繁星中文网

人文情怀议论文素材名言

失却的人文情怀(美文赏析)

  于丹不是一个亵渎经典罪人,反而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大众化的功臣。

  最大众化的方式、最朴素的道理,使最广泛的大众接触经典、对经典感兴趣,使大众认同一种积极向善的生存哲学,这就是于丹。也许她个人对经典的诠释偏颇之处,也许她的一些理解与悟化是非主流的,但它们之于生活、生存是没有误导的。之于人文精神,它们是向上的砖瓦,仅以此,我们可以说:于丹无罪。

  反对者的逻辑与其说是“为学术”,不如说是以学术的名义在为精英“圈地”,是一种典型的高高在上“自我神圣化”的姿态。可是人们恐怕忘了,接近大众的、接近平民的往往才是最朴素的真实,才有最广泛的意义。土地不脏,自以为高阁之上腾云驾雾就能自绝于灰尘了吗?只要心中有尘眼底污浊,那世间就没有干净的东西。

  2007年4月24日十博士之首徐晋如接受TOM文化访谈,检点一下:

  之一,“孔子的思想并不复杂,只要认真读书,用心思考,其实不难掌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于丹是既不思,更不学。儒家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真的“知”。而于丹是“强不知以为知”,完全曲解孔子的思想。”

  检点:(1)、答非所问,颠覆了自身作为一个学者的能力;(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之二,“我认为,人民有接受正确知识的权利,于丹用她个人观点去曲解《论语》本义,明显会造成观众、读者对《论语》本义的误解。想一想,如果一个高中生,要参加高考,但因为她受了于丹的影响,答题时按照于教授的解法去解,不丢分才怪。”

  检点:(1)、假设于丹在曲解《论语》,可于丹一直在说这是她的个人见解;而假设你们在曲解于丹,却用了“十博士”联名的“金刚”帽子。有理还不在声高呢?既然行走经典之间尚且游刃有余,何苦如此兴师动众地在风口浪尖上以反叛者的姿态去迎接大众的口水呢?雅量!素养!(2)、有句话说得好“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修养不够”,高中生?“与其说是别人误导你,不如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都不懂,那么恐怕不仅仅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值得商榷了?我想博士该懂,应该。

  之三,“以阉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乐事的高学历文盲”,“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

  检点:曾几何时,白前辈等人说韩小生无家教,今天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家教了,每一个字都对谦逊的于丹是一种接近人格的侮辱,拜托呀,我们最最尊敬的前辈们,开口之前用一秒钟想想于丹都说了什么,你们不觉得汗颜吗?也许好多人会有不敬的言论,但每一种反抗都不是没有缘由的,检讨一下吧,就算再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若没有一点平民意识,于社会也是无益的`。

  之四,“有多少人会真的去看《论语》原著?很少。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会认为《论语》就是于丹所说的那个样子。在不懂的人看来,她所讲的就是孔子的想法,这太可怕了。你讲心得可以,但你不要强加给孔子……人们本来读《论语》是为了提升自己,结果按她的读法,人的素质反而下降了。”

  “我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文学者会成为于丹的粉丝,我也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认真读过原著的人会成为她的粉丝。那些所谓的学者,也许在自身领域卓有成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说是一无所知,也差不多了。我敢保证他们连一篇古文断句都断不对。潘光旦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但现在很多人念到研究生,也只是会考试。他们根本没有读过原典,同样是高学历文盲。一千个无知,加起来不等于一点点有知。”?

  检点:无法再评论下去了,简直是让人窒息的一席话!也终于明白,什么是高学历?“高学历”是简简单单一张纸。什么修养?什么气度?什么逻辑?什么社会责任?碰到靡非斯特就都见鬼去吧!

  之五,“辨别是非的能力,是自由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中国大部分人的,从小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从来就没有人告诉他们,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支持者连《论语》的原文都没读过,又怎么敢那么肯定于丹讲的是正确的呢?又怎会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呢?”

  ? 检点:怎么听都是伟大的民族殉道者屈原在高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好大的气魄啊!于丹不够优秀,但她做了她力所能及的,而“优秀的”却只懂得以恶言相向的方式去高喊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去履行社会责任,且坐着。

  之六,“知识精英和大众有没有一个桥梁可以沟通?答: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敬畏。”

  之七,“于丹有没有成绩?如果有,主要有哪些?答:她的成绩就是让出版社在经济上翻身了,从而有能力多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之八,“而且《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才被吹起来的‘经典’?我个人不认为它们是经典。”

  之九,“可是《论语》的经典价值也是存在争议的。答:认为《论语》不是经典的人真是极度的无知和狂妄。”

  之十,“《论语》只能讲一节课。真正的思想是不能言传的。我只能讲提要,也就是给你压缩饼干。”“你们说,“中国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那么,怎样才能拯救?答:应该多一些人用孔子所说的大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有美德的人多了,文化才有希望。”呵呵……

  之十一,“我的理想国,就是孔子的理想国,也是英国思想家埃德蒙、柏克的理想国。简单说,这个理想国应该尊重知识、尊重美德。也就是要“以愚昧无知为耻”。”

  之十二,“中国文化在目前来说,最需要的不是普及,而是传承。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我检点自己,为中国文化传承所做的事,目前只有两件:一是在高校中开设了诗词写作课,二是开设了京剧文化导论课。”“保证自己方式的正确,很简单。科学讲实验,人文讲积累。我们的知识储备使得我们对自己有自信。”

  ……

  说了这么多,无意在攻击和批判。经典的意义若只在于束之高阁,那么“经典”之于“经典”二字将名不副实。“经典”就象一顶局促的黄金帽子,价值昂贵,但如果只戴在头上,尽享高高在上的辉煌而不能遮风挡雨,那么它的价值不就浪费了吗?我们该有对“经典”的敬畏,但不可以只是遥远的仰望,而是要把它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教育学中说,最好的教育是能改变人的行为的教育。

  媒体有错,“把关”失当,也许一种让大众更具选择权的方式而非一以贯之,会既有利于学术又更能让大众接受的;于丹有错,对“经典”的理解有不当的地方;“十博士”呢?我想,就“经典”来说,你们一定比于丹有更深的见解,弘扬经典和校正于丹的办法不是攻击,而是把你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拿出来,学术争鸣、论战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

  热爱学术、热爱经典,就要真的爱它。

  春秋、百家,多好,为什么经典会现于那个时代?真该好好想想。

冬夜情怀的美文

  雪在梦中飘落,今夜我将踏雪而歌。

  ——题记

  万花吐艳是春的象征,娇阳蝉鸣是夏的象征,硕果压枝是秋的象征。冬,又该用怎样的事物来形容呢?有人说是腊梅,它迎风俏姿,越是三九越是娇艳。有人说是白雪,它纯洁无暇,越是深冬越是让人期盼。的确,每当冬天登上四季的舞台,雪就成了人们心中装扮世界的期盼。

  在我记忆中,儿时的冬天,家乡每年都会有漫天飘雪的场景。有时候清晨醒来,揉开惺忪的睡眼,用手在积聚了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的玻璃上来回抹几下,看见院子里已经是洁白的一片,雪像是厚厚的被子裹在世界身上,世界一片安静,透着刺眼的皎洁。被窝的温暖已经融化不了我心中的兴奋,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跟几个小伙伴在雪中奔跑,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笑声在雪后安静的世界中回荡着,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寒冷。那时的`笑由心而生,没有一丝生活的压力,是天真,是真心的笑。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慢慢的成长轨迹中,在生活的奔波劳碌中,我也似乎淡视了雪的影踪。

  我不想承认今年又是一个暖冬,可到今天也没有一场雪来为冬天做次强有力的证明。入冬已经一个多月了,除了村西边不知什么时候就褪掉了绿叶,光秃秃如列兵般并排在那的杨树外,没有什么能融进我看冬的眼睛。麦田里的小麦低垂着干枯的叶,像是在合十着双手,残喘着祈祷一场雪的降临。我期盼的“小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场景却也只能浮现在梦中。

  “暖冬”这个概念似乎成了一个流行词,现在每年冬天都会听到。世界像是一个不停前进的转轮,我们推快了它发展的脚步,却也提高了它冬天的温度。雪像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她开始厌倦这个世界,光顾这个世界的次数也在慢慢减少。于是,在冬天,观雪成了一种奢求。

  如今的冬天里,每次遇到阴天,我都会想今天是要下雪了,带着一种期盼不停的看向窗外,每次都是焦急,失望。我便把对雪的期盼放到第二天醒来后,可是一切还是睡前的样子。我已经为对雪的期盼付款,是冬天还没有为我发货呢,还是冬天已经为我发货,只是外界的温度雪还不是很喜欢?

  期盼是会消减啊,心中那份等待一场大雪的耐心也在慢慢消减。我开始放低对冬天的要求,不奢求能带来银装素裹的场面,只是一场小小的雪落在我的发梢,让我嗅到雪的味道就行。只是一场小小的雪飘在空中,让我看到雪在飞舞的身影就行。可这种对雪的期盼还在冬日的拖延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等来一场期待的雪。

  带着对雪的期盼入梦,雪落在我的梦中,踏着厚实的白雪忍不住唱起了赞歌,忍不住笑了。梦中的笑是与儿时的笑多么的想象啊,是天真的笑,真心的笑,是没有一丝压力的笑。

  深冬了,我好期待来一场雪啊。

雨夜情怀美文

  最喜欢雨夜,听着外面呼呼的狂风带动着雨滴,啪啪的敲打在窗户上,留下一道道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雨迹。耀眼的闪电,带着无与伦比的速度,在黑色的夜空中奔驰而过,留下了天地间唯一的一道光芒,在这一刻,太阳耀眼的光芒,月亮柔和的色彩,以及星辰那朦朦胧胧的美感,都将不复存在……留下的,仅仅是伴随着那响彻天地的雷声一瞬明亮,照耀万里的闪电……

  最喜欢雨夜,因为在雨夜里,没有了白天时的喧嚣,没有了夜晚时的寂寞!以雨为邻,与夜作伴。任凭外面的风雨声如何的大,任凭外面的雷电声如何轰鸣,我可以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关上灯,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透过窗户,悠哉悠哉的欣赏着外面的景象,虽然经过风雨过后的花草树木都已零落不堪,但我依旧可以欣赏着这一残败之美,欣赏着生命的不熄与坚强,欣赏着大自然的变化与故事。此时的'我,就是一个旁观者,,仿佛一切的一切,都离我而去,我完全可以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去看这雨夜之景。一种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感觉,悄然蒙上心头!

  最喜欢雨夜,因为在雨夜里,基本上没有人会打扰我,而我,也终于能够得到一种宁静之感。将与外界的联系都将隔断,这一夜,属于我!听着外面的雨声,风声,看着窗外那一道道惊雷,闪电,心里不免升起一种舒适放松之感。这一刻,我完全可以不再去想生活中的一切。倾盆而下的大雨,洗涮着整片天地,也洗刷着过去的种种污痕,黑暗与失意。席卷天地的狂风,吹散了心中多年以来所积攒下的种种怨气与悲愤。震动苍穹的雷声,掩盖住了一切哭声与叹息!夜里的雨,似乎总能给我带来一些安全感,总能将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所带的灰尘,清洗干净,更能将心灵上的创伤,一一麻醉。

  最喜欢雨夜,因为在雨夜里,我可以真正的放开自己!不需要做任何掩饰,因为有着雷雨声和无边黑暗的夜色帮我掩埋。在这样的夜里,我将放下一切面具,露出正正的自己。不需要有观众,因为我自己就是观众,不需要有配角,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舞台,不需要有掌声,因为我是给自己表演!在这个夜里,在这个难得清静的时刻,我可以捧着一杯热茶,美滋滋的喝上几口,深深地嗅几口潮湿的空气,甚至可以让雨点打在脸上,享受那极其难得的清澈冰凉之感。与雨为邻,与夜为伴。想带什么就说什么,即便是自言自语也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为没人骂你傻。你完全可以想任何事情,哪怕是露着傻笑做梦也好。其实,雨夜一直在倾听,一直在回答……

  最喜欢雨夜,雨夜中,我可以关上房门,盖上被子,甚至可以将脑袋都缩在被子里,享受着那冷与热的交替!无人打扰,无人说话,我便可以将我的烦心事讲给雨夜听。任凭外面的风雨再大,也和我没有关系,我只需要将我已经藏了好久的话,告诉这个特殊的朋友!说着说着,伤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不需要去考虑一切问题,因为我本来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我有情绪,也有感情,即便是很少显露出来,但并不代表不可诉说!慢慢的,在雨夜的陪伴下,就放松的,没心没肺的睡觉……

  雨夜,语夜!

少拿情怀说事儿美文

  某大学的一个工科男生给我留言,说他由于一直奉行“君子不器”,所以在大学期间,专业课从没好好学过,而是看了很多文史哲系列的书。于是,他成绩很差,现在就业困难。他为他的情怀付出了代价。

  如今,“情怀”这个词,已经被用滥,成了无数在某方面能力有硬伤,而又不愿意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人逃避现实的遮羞布。

  逃课打游戏被包装成了“追求恬淡的生活”,挂科而后退学被美化成了“跟着乔布斯的步伐”,逃避家庭责任被展现为“不向世俗低头”,玩物丧志被标榜为“坚守儿时的梦想”。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于给自己披上一件“情怀”的外衣呢?

  因为太多的时候,我们无能、懒惰,而且虚荣。于是,我们诉诸情怀,用一些虚幻的精神胜利法,来麻痹真实的'自我带来的痛苦。

  这些痛苦包括无能的耻辱,沉溺现状的焦虑,面对责任的懦弱,认清现实的惶恐,吹弹可破的虚荣,苦心经营的体面,等等。

  当满是精神压力的我们拿情怀说事儿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坦,因为情怀把我们的一切“不行”“不能”“没机会”都变成了“不屑”“不值”“无所谓”。

  比起辛苦的磨炼技能获得财富,直接以精神高贵者的姿态否定财富的意义不是更轻松吗?

  与其刻苦磨砺自己为人处世的品格和技巧,不如直接“不向虚伪的世界低头”,进而活在自以为是的幼稚世界,这样不是更轻松吗?

  既然数学公式那么难记,工程技术那么晦涩,每天读两本普及性的人文读物,一边显得自己特别努力,一边奚落学霸,岂不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捷径?

  蔡康永有一个关于“梦想”和“妄想”的论述:“如果一想到就怨怼,就不甘,就掉进无力感,那只是一个与我们实际人生无关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来劲,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的,那才叫梦想。”

  同样,如果你一想到你的情怀,就感到疲倦、惶恐、抱怨,那是虚伪的情怀;如果你想到你的情怀,满满都是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清晰可见的方向、按部就班的节奏,那你拥有的是真情怀。

  情怀的基础,从来不是无能、懦弱和逃避。情怀的前提,从来都是实力、勇气和担当。

  一切真正的情怀,都是以勤勉努力、踏实进步、及时内省和当仁不让等为表现形式的。

  平心而论,当我们拿情怀说事儿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抓狂,还是真的对真诚直率向往?

  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对财富不屑,还是不敢面对我们能力平庸的现实?

  我们内心深处到底是肯为了艺术和文学义无反顾,还是只是无奈于解决数理难题时智力和精力不足的硬伤?

  实力不行,少拿情怀说事儿。一切用“情怀”当自身能力和品质遮羞布的行为都是可耻和可悲的。

  泛滥的虚假情怀不仅伤害了真情怀的高贵和尊严,也伤害了自己的品性和未来。如果你嫌自己掩耳盗铃的嘲笑声还不够大,想想那一句:“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