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傅山名言人的一生要做学生

2023-07-03 16:41繁星中文网

傅山名言人的一生要做学生

《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阅读答案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还。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

  B.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愿的运动,为袁继成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

  C.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

  D.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

  (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6分)

  (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6分)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2、(1)(5分)【参考答案】A C(B.“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傅山并不是因为是学生领袖才反对宦党暴政。D.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和“作《病极待死》一诗”分处不同的阶段,“后受康熙感化” 属无中生有,“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亦错,彭孙遹、朱尊彝等人接受了官职。而傅山“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E.侯外庐的评价是有关于诸子学研究方面。)

  (2)(6分)【参考答案】①康熙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傅山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②被“作速起送来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③虽奉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但回乡之后,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每答出一点给2分)

  (3)(6分)【参考答案】①学以致用,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②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③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每答出一点给2分)

  (4)(8分)【参考答案】

  观点一:傅山的个性是源于心灵体认的独特行为。

  他誓死忠于明王朝,所以对清王朝的笼络中用不屑一顾;②他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理学,自命“异端”。

  观点二:骨气让生命伟岸高大。

  ①傅山早年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②对清王朝印笼络不屑一顾,他骨气长存,生命尽显华彩;③虽自称为民,却在哲学、医学、书法和文学诸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观点三:悲悯能辉映出生命的价值。

  ①傅山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②他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厚道阅读答案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

  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入远离厚道。

  ⑧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⑨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⑩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⑾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2分)

  2.说说①~③段的作用。(2分)

  3.阅读④⑥⑧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段落

  关键句

  ④

  厚道是人的本性。

  ⑥

  ⑧

  4.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案:

  1.做人要厚道。

  2.通过名人名言和俗语引出论题。

  3.⑥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 ⑧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4;运用对比论证,把两种现象进行对比,是非分明,让读者对厚道有更透彻的理解。

《吏道》的阅读答案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1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2分)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3分)

  参考答案:

  16。C17。C18。A

  19。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2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2分)

  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3分)

厚道 阅读答案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

  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入远离厚道。

  ⑧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⑨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⑩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⑾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2分)

  2.说说①~③段的作用。(2分)

  3.阅读④⑥⑧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段落

  关键句

  ④

  厚道是人的本性。

  ⑥

  ⑧

  4.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做人要厚道。

  2.通过名人名言和俗语引出论题。

  3.⑥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 ⑧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4;运用对比论证,把两种现象进行对比,是非分明,让读者对厚道有更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