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大卫霍克尼名言

2023-06-20 20:28繁星中文网

大卫霍克尼名言

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雷夫。艾斯奎斯他的教育格言没有很多装饰,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然后他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我想,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

  艾斯奎斯的教学目标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他认为“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他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在他的教育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等的要求,他将教育目标定位立于人生、生命的高度——“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

  “目标”是所有教学的关键成分。如第56号教室的体育课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学生要每天运动;

  2、学生要认识体育基本原则和动作的重要性;

  3、学生要随时随地展现优异的运动家精神;

  4、学生要明白团队合作的价值;

  5、学生要把他们从体育活动中尝到的种种经验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说“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是失败啊。”所以,切记“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育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教育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不要小看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

  说到跟我所教学科相关内容方面,书上说有“五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创作之旅并不同于表演。用帆布、油漆或纸和笔一样可以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得到创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各项益处。拥有艺术才能的父母和老师在教导孩子画图、着色以及雕塑时,可能得心应手,但如果你的水平跟“我”一样,那么美术课就好像一个绝望的黑洞。我记得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美术课的创作确实还不如一节有实际对与错的数学课来的畅快淋漓,每当这时我心中也会油然而生挫败感。

  1、“马蒂斯剪纸贴画”,引导孩子们认识某些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趣的。马蒂斯在晚年时行动不便,生活受限于轮椅、无法作画的情况下,这位艺术家是如何持续创作的。再通过对他的色彩运用方面充满魔力的表现,向孩子们阐述——艺术家的创作,是出于表达自己的需要,身体的残障也不会让人类心灵的表达需要停下来。我自从教孩子美术以来一直非常认同这一点。

  2、“万圣节面具”,创作的`理由和呼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这些,要让孩子在创作的同时享受乐趣。

  3、“大卫。霍克尼自画像”,以相片拼贴的做法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雷夫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们专注于思考和自我概念。

  4、“蒙德里安魔术”,让学生们原本以为只要15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作业,最后花了好几个星期才完成,但是他们享受了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即使雷夫老师什么都不会画,但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了耐心、精确和色彩学。

  5、“美丽的线绳艺术”,观察学生犯错时很有意思的。艺术原来也有“让孩子们懂得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继续前进”之美。无论“音乐”、“表演”、“视觉艺术”最好是这3种一起来,艺术都将引领孩子们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成长。在一个所有事物早已被标准化的世界里,艺术让孩子们保有独特的自我——用梭罗的话来说,就是忠于另一种鼓声,大步向前。

  雷夫老师就如同一般老师一样时也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教学孩子。例如:用高压的方式,让孩子惧怕而遵守规定。结果是无效的,然而他的心里一直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在上课的头一天,他就把科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教给了学生。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要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教育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和摸索。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所以,让我明白了: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每一个人又成功也会遇到失败。只要保持心中有爱,努力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汲取教训学会跟孩子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学老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动着,被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中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的。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学校,推荐阅读、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对我们学习、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

  一、增强责任意识和爱心

  看一下这位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所以他拥有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驱使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这是爱心和责任并举的奇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工作、教工、学生的爱心,永远想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工愉悦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才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不但有爱心和责任心,他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提倡并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三、有效的阅读才能拥有智慧

  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和阅读的人,这总是让我想起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拥有傲人的藏书,并阅读。阅读是与作者交心的过程,阅读更是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师自己就博览群书,从而拥有了傲人的智慧和为学生推荐书籍的能力。他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还会运用智慧想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他指导学生的阅读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渐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书中的内容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这种让学生慢慢阅读,细细品尝的阅读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他们的阅读方式对眼下的快餐式阅读是一种并不矛盾的对接。因为现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快餐式阅读,而对于真正经典的作品自然应该像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读莎士比亚那样慢慢阅读,毕竟真正的阅读是没有捷径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在第56号教室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堆孩子围在雷夫老师的身旁,几个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师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积极热情的展开讨论……此情此景,是何等温馨融洽,何等温暖人心!

  教室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班集体的一个“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心灵相投的港湾,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没有恐惧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但是,今天的教室是什么,是家?是港湾?还是——它只是学生担惊受怕、无比恐惧的一个场所。正如雷夫老师说的,“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纵观我们的教室,害怕无处不在,伤害无处不在:数学课前,小K正在发愁,因为上一次的作业又没有交,不知道这节课会不会还像上一次那样,一节课都站着接受老师的“检阅”;第四节课上,小X面带焦虑地战战兢兢地坐着,这次语文考试又考砸了,回家后会不会又要遭受父母疾风暴雨般的挨骂……刚刚在办公室里有说有笑的老师,一进教室就板起了脸孔;刚刚在走廊里欢天喜地的学生,一进教室就无精打采地趴在了桌子上……这些情境不一定就发生在你身上,但一定发生在你我身边。教室里充满着无声地恐惧。

  然而,这一切绝不会在第56号教室里发生。“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在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用信任和爱取代了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没有恐惧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在交作业时,当丽莎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雷夫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她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并告知她整理一下乱糟糟的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当老师讲过数次后,学生还是不会做时,雷夫说“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当孩子恶作剧打破了东西时,雷夫会说没关系,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好好处理……是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这时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观察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其转变的痕迹。或许,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从可能依规定惩罚孩子的“恶人”,变成受他们信赖的师长和朋友。这就是榜样和没有害怕的教育,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

  没有惧怕,才能活出真的自我!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建立起信任,是一个人能不能愉快地生活,能不能获得幸福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信任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全力创设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孩子们在这里坦然无惧地学习、正确理性地认知、自由积极地生活,他们才会获得幸福的体验,他们才会爱上学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范文

  教育无止境,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荐,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又认识了一位激情与智慧并存的教育者——艾斯奎斯先生。他给人感觉很有激情,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我也曾遇到。记得那是在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一个男生的书包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连续三天“忘记”带作业后,终于,我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对他大吼大叫,把他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让他找作业。其实,我早已知道他又忘记写作业,我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而生气,而是因为他一次次的对我撒谎,让我很气愤。看了艾里克斯的这个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

  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给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关于数学的教学。正像文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动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

  第一,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

  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让自己的一些无心之语伤害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让孩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好多老师喜欢运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第56号教室的奇迹》文中提到这样的数学课:

  “各位同学,请打开课本,翻到142页,上面有500道乘法,算完以后翻书本的最后一页,也就是第543页,上面还有500道乘法。请大家安静做题目。”

  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题海战术”了吧!雷夫的观点是不给学生留机械的、过多的作业,他认为:学生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做更多?如果连10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何意义?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重复训练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怕做数学。

  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否有“题海战术”之嫌呢?在设计作业时,总希望面面俱到,而面面俱到的结果是往往增加了差生的学习负担。我们学校近来所要求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正是试图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我最近还在想,现在都是老师给孩子选好题目,是不是以后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这一页上我需要做哪些题目呢?

  雷夫老师还有一个做法也是让我触动的,在学生心算出答案后,他没有叫任何人回答问题,所以没有人必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会有伴随尴尬而来的恐惧。看着全班学生高举着答案,我马上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而谁需要协助。

  而我们在课堂中最常用的就是点名回答问题,我以前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我看了雷夫老师的做法后,再结合平时班里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怕发言、怕说错的情况,我才了解雷夫老师做法后隐藏的对孩子透彻的了解及爱护。今后在我的课堂里我也会尝试使用。

  第二,让孩子喜欢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呢?有时我会责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言不积极,其实想想这都是因为课上的内容枯燥不能吸引孩子造成的。雷夫老师有时整晚不睡觉就是在研究如何让课堂有趣,但又是包含很多知识的。他讲到了几种游戏:

  雷夫设计了“Buzz”游戏,就是要让孩子练习掌握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展现。不同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内容的“Buzz”游戏。他认为这个游戏带来的欢笑和兴奋感受,以及让学生们学到的许多事情,都是做练习题无法达到的。其实现在想来,我校推行的“课前口算练习”也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游戏,长此以往肯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计算能力。

  其实雷夫老师的方法让我不免有些熟悉感,比如说报一些题目让孩子听算,提高计算能力。比如数字砖问题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把竖式填完整。反思自己总是停留在做题目上,而缺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考虑。雷夫老师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他们亲手拿着数字卡片去看有没有对应的方格,直观生动。相比而言,我们做的这些题目就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不会的同学还是不会,甚至产生了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想法。由此我想同样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嫌麻烦,多动点心思的话,其实到处都可以创造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