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繁星中文网!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名言

有关言传身教的名言

2022-01-14 07:51繁星中文网

有关言传身教的名言

教书育人格言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小编今天为广大朋友们提供教书育人格言,仅供参考!

  【1】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2】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5】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6】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7】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8】 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9】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10】 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1】 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

  【12】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13】 慈父 慈母=教师。

  【14】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15】 生活要朴素,学习要努力,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

  【16】 在过多地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尊重他们。

  【17】 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18】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19】 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20】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21】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22】 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站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23】 教师——黑夜中的明灯引领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24】 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25】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26】 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27】 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28】 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29】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30】 师德是一面镜子。

  【31】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32】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33】 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34】 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

  【35】 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36】 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

  【37】 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38】 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

  【39】 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40】 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41】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42】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43】 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44】 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45】 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希望得到十年的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

  【46】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往往他们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

  【47】 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48】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49】 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托起明天的希望。

  【50】 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

  【51】 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52】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53】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54】 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55】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

  日本友人斋藤秋男说:“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我是一个日本知识分子,战争使我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不知该怎么生活,该走怎样的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了鼓舞,明确了人生的真谛,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1、要金子还是要点金术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汉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不讲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

  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人武部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亲,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末,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感到有些后悔。“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告诉那位后悔的母亲,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精神。

  3、书呆子忙

  陶行知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不要关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

  战时期,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有人说,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抗战是大人的事。陶先生说,国将不保,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别说保国,只怕保命都成问题。

  他写诗道:“遍地发瘟,妈妈病倒在床。叫他倒口水,他说功课忙。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叫他买一服药,他说功课忙。等到妈妈死了,他说,妈,您告诉我,写讣告、写祭文,如何去忙?”这样的书呆子,要了有何用?教育一定要灵活运用,培养真正的读书人。

  4、教育史缓的艺术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作报告时,提到了教育方式的问题。他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平静地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他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强性把鸡嘴对准米粒,让鸡吃米,老母鸡执拗地把头一歪,奋力挣扎就是不吃。稍停,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于是,他又使劲按住老母鸡的头,更加用力让它吃,可老母鸡头昂得更高了,简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这时,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只见他轻轻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开始四处瞅望,突然发现前面有米粒,便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陶行知先生的报告告诉我们,教育是“缓”的艺术,尤其当孩子接受某项新事物时,更需要多一份“缓”的从容。当孩子未能马上接受某项新知、没能一时达到理想效果或者对某个方面的学习不感兴趣时,我们不妨让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缓一缓,让教育孩子的思路缓一缓。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陪孩子散散心,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给孩子适当的缓冲。否则,为了取得认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管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孩子不想“吃”的学习硬给孩子“吃”,孩子已经在某方面“吃”得适度了,还强要孩子“吃”,那么,孩子本来健康的求知胃口反而会被破坏的。

  5、教学做合一手迹

  早在1921年,陶行知先生在金陵大学暑期的一场演讲会上提出了"活的教育"这一命题,后来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和完善,形成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精髓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民主事业中做出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先生亲自创办的教育试验基地,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从无到有,积极创造,对晓庄的生活体验无疑是陶先生当时非常深切的感受,赞成"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陶行知先生总结出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即"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经为自己设计了一枚独特的印章,为"行知行"三字的合体,据吴树琴先生口述,陶先生念做干(gbn),意为凡事必要先做起来才好。可见"教学做"的"做"在陶行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落在"教学做合一"之上。陶行知先生经常拿这几个字送人,勉励大家要"在劳力上劳心",在"做"上下功夫,尤其与吴树琴经常谈起晓庄的岁月,在一次心情激动之时,用毛笔郑重写下"教学做合一",作为二人的座右铭,这也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该手迹是当年陶先生应吴树琴请求,欣然题写的。手迹中"吴合小姐",即吴树琴。二十世纪50年代晓庄师范复校筹建陶行知纪念馆,吴树琴把这幅珍贵的手迹捐赠给南京晓庄师范,现由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永久珍藏。

关于教书育人的高考写作素材

  导语: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太公山,山腰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学校,属于民族小学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个三年级学生。老师令狐克洪从教41年,本可以申请调走,却甘愿留在这里教书。小学副书记说,最后一个学生一天不愿下山,村小教育资源就一天不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谢谢!

  一个学生的学校:他既是校长老师厨师 更是爷爷

  适用话题:教育、职责、尽责、感恩、奉献

  每天早晨,教室门口,谭陆森都会毕恭毕敬地给令狐老师鞠躬行礼。

  綦江区赶水镇太公山,海拔不算高,站在山腰,山下的渝黔高速公路看得一清二楚。山腰之上,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个三年级学生。为了让这个学生接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从老师到学校,各种爱的力量在这里汇集。

  “我当着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他们两个就像是爷孙”

  这个三年级学生叫谭陆森,9岁。这位老师叫令狐克洪,今年9月就60岁了,已连续从教41年,该退休了。

  上学期,太公村小还有谭陆森和另一个学生。这学期,另一个学生也去山下读书了。

  27日,周一。早晨7时刚过,令狐克洪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约1小时前,他从山下的赶水镇动身往学校赶。扫操场落叶、挑中午做饭的水、打开教室门……不一会儿,谭陆森也来到学校,准备上课。

  熟悉这对师生的村民都知道,如果8时后谭陆森还没出现在学校,他铁定掏出手机拨打谭陆森父亲的电话。这个举动,跟本学期以来令狐克洪与谭陆森的一个约定有关:早晨8时前,若谭陆森没到校,令狐克洪一定会打电话问家长是啥原因;下午3时放学后,谭陆森步行回家约40分钟,到家就用家长的手机拨令狐克洪电话,通了响三声以上才可以挂断,令狐克洪节约话费就不接听;如果1小时内未收到谭陆森的电话,令狐克洪会马上拨打家长的电话,若电话打不通,他会立即步行到谭陆森的'家看个究竟。

  这样的意外,前段时间就发生过一次。16日下午4时后,令狐克洪没收到电话,心里急得不行,匆匆赶到谭陆森家,没人。一问邻居,才知道谭陆森的二婆婆生病了,爷爷和爸爸去山下照顾二婆婆了。谭陆森回到家后没法打电话给令狐克洪,便跑到山下去找家长了。

  太公山临近山顶的地方,住着谭陆森上学期的唯一同学张莹双。这学期,张莹双到赶水镇街上读书了,不过两个小伙伴的友情并没因此中断。谭陆森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张莹双知道他和令狐老师的约定后,好多次都对他说,特别羡慕他一个人得到令狐老师全部的关心。

  谭陆森的父亲谭世友也说,有时看到令狐老师对儿子的牵挂,自己内心既感激又自责,因为令狐老师对儿子的关心甚至超过了自己。“我当着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他们两个就像是爷孙。”谭世友说。

  27日上午第3节课是数学课,谭陆森做错一道题。令狐克洪躬身课桌边,耐心解讲。下课休息时间,令狐克洪马上到厨房洗菜,用电饭煲煮饭。第4节课一结束,他又小跑到厨房,锅碗瓢盆声不时响起,椿芽炒蛋、青椒肉片等四菜一汤很快上桌。吃饭时,他把第一夹菜给了谭陆森。

  饭后,令狐克洪没回寝室睡午觉,而是陪谭陆森在操场上打起乒乓球。“确实有人说我和他是爷孙。”令狐克洪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我们为他从教41年的赤心感动,更为他不计回报的苦心动容”

  太公村小属于赶水镇街上的綦江区民族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小学副书记王芳分管教学工作,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令狐老师的家在赶水镇街上,以他的年龄和工作资历,如果申请从太公村小调到民族小学授课,没有任何人有意见。但这学期以来,他每周一至周五在村小授课,课余还要义务照顾谭陆森的午饭等琐事。下午放学后,约10分钟的车程就能回到家,他却毅然选择周末才回家。更难得的是,他对此没抱怨一句。

  “在太公村小,谭陆森是最后一个学生。他一天不愿下山,村小的教育资源就一天不断。”王芳说,本学期,校方在谭陆森报到当天,就把太公村小如何运行提上议事日程,最终确定每周三由音、体、美三科老师到村小授课,语、数等其他课程由令狐克洪一肩挑。也就是说,一到周三,谭陆森便有四个老师为他一个人服务。

  22日,重庆晚报记者有幸见证了四位老师分别给谭陆森授课的全过程,一丝不苟,专心敬业,甚至还有空中课堂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谭陆森学得也很认真。

  綦江区民族小学校长蔡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不管谭陆森愿不愿意到山下的小学读书,太公村小的义务教育资源跟民族小学完全相同,虽然这种教学的成本比较高。“民族小学只有三位音、体、美老师,每周三这一天全都去太公村小了,当天学校涉及音、体、美课程的教学就只有跟着调整。”

  今年9月,令狐克洪将满60岁,按规定该退休了。那时,谭陆森也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

  令狐克洪无数次设想过,到了9月谭陆森仍不愿下山读书,太公村小该如何继续?这事也让学校领导犯愁。令狐克洪向校领导提出一个权宜之计:若学校没找到老师接替他,他愿以干爷爷的身份继续教谭陆森学习。

  “我们为他从教41年的赤心感动,更为他为了谭陆森的学习不计回报的苦心动容。所以,我们不赞成他这个所谓的权宜之计。”校方有关人士称,下学期谭陆森若仍留在村小,校方将调其他老师接替令孤老师的工作,每周的音、体、美课程同样会继续下去。

  “娃儿还多次说,下山学习可以,但要看到妈妈回家后才同意”

  那么,一个疑问出现了——是什么原因让谭陆森不愿下山跟其他同龄孩子一道学习和生活呢?

  每周,令狐克洪要对谭陆森家访一次以上。他发现,这个孩子跟曾祖母的感情特别深。山下的小学是寄宿制学校,这意味着每周谭陆森只有两天能见到曾祖母等家人,这让谭陆森无法接受。

  顺着太公村小后面那条水泥路步行约四五十分钟,重庆晚报记者一行便到了谭陆森的家——一楼一底的砖房。“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歌声从堂屋传来。

  唱歌的正是谭陆森。不光唱,他还双手贴耳,做出兔耳朵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肢体语言,逗得一位嘴不见牙的老太太乐呵呵地笑。

  令狐老师说,老人是谭陆森的曾祖母,今年94岁。话音刚落,老人拄拐费劲地想从坐椅起身,招呼我们落座。谭陆森懂曾祖母意思,赶紧扶住,宽慰曾祖母不要急。老人数次张了张嘴,想回应曾孙,却始终未吐出一个字。

  “曾祖母叫我给你们问好。”谭陆森说,他能读懂曾祖母的眼神。

  听说令狐老师和重庆晚报记者来访,谭世友从附近干活的工地赶回来,寒暄中得知他每天薪酬120元。此时,谭陆森趴在靠近门槛的小桌做家庭作业,曾祖母始终坐在桌边的椅子上,她那双昏花的眼睛,不时定格在谭陆森身上。

  阳光照射进半个堂屋,恰巧照着这对祖孙,时间仿佛停滞。

  谭陆森的妈妈没有出现。谭世友解释,去年10月妻子去杭州打工了,今年春节没回家。对于妻子的其他情况,谭世友似乎不愿多说,只是闷声抽烟,叹气连连,“只是苦了想妈的娃儿。”

  “娃儿下山读书的事,我完全支持。只是每次他都讲,不想离开曾祖母。娃儿还多次说,下山学习可以,但要看到妈妈回家后才同意。”谭世友坦言,“娃儿的要求并不过分,但确实让我觉得比在工地干活还累。”

  后记

  令狐老师有一个期盼

  昨日发稿前,令狐克洪给重庆晚报记者打来电话。他说,从教41年,经历了代课老师、民办老师、公办老师,料到了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却没料到这时全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也只剩一个。

  他说,要尽力劝说谭陆森到山下读书。到了下学期,他期盼着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周末,谭陆森快乐地走在从山下回家的路上;妈妈已经从杭州回家,张罗着他喜欢吃的饭菜;曾祖母也迈出堂屋,在阳光下等着抚摸他那灵光的脑袋……

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最新)

  为热烈庆祝第31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现决定组织开展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一、推选范围

  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二、推选名额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原则上每省推荐2位候选人),从中产生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三、推选条件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

  四、活动流程

  1.推荐候选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

  2.确定候选人

  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3.公示投票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公示日期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5日。报纸投票日期从7月28日至8月15日(以邮寄日邮戳为准);网络投票时间从7月25日至8月15日。公众可选择填写报纸选票、网上投票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投票。

  4.确定结果

  推选委员会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4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五、宣传表彰

  教师节期间,将对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